2021-4-9 | 醫學科學論文
教材匱乏影響教學效果中醫學起源于中國,比西方醫學的起源要早得多。其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從理論到實踐都與西方醫學迥然不同。因為是有中國特色的學科,不可能與其他學科一樣有國外現成的原版教材可以引進,所以一直以來都缺少權威的、完整的雙語或英文教材,不少教學內容都是教師自己臨時編排,因此課程既缺少教學大綱,又缺少課程標準,由于不同的教師對教學深度和教學內容的把握存在差異,由此導致教學效果可能受影響。學生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差異我校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既往學習背景及知識水平有很大差異。
如有一位學生來自加拿大,已獲得博士學位,因為對我國傳統醫學有濃厚興趣故而來我校學習。該學生英語流利,知識結構完整而豐富,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深度也有更高的要求。而超過80%的學生剛剛高中畢業,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學習能力有限,這就給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要兼顧有特殊需要和要求的學生。文化背景差異導致理解困難中醫學理論是在古代陰陽五行哲學思想指導下形成的一整套理論體系,它的內容包括陰陽五行、臟腑理論、經絡、針灸、中藥、方劑、辨證論治等。中醫學的認識與思維方法是多元化、多層次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兩千多年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5],因此,它與西方醫學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論體系。留學生主要來自•53•東南亞、非洲和美洲,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很多中醫學理論、概念、中醫術語等留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想用學生熟悉的語言或西醫術語來表達清楚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針對上述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境,我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總結,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對策。提高教師中醫英語授課水平,保證教學質量進行英語培訓,強化口語訓練語言障礙是中醫學全英文授課的最大困難和障礙,為了強化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一方面學校可針對性開設英語教學培訓班,邀請有經驗的外教上課,以提高教師的聽力水平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在另一方面可嘗試開展留學生教學觀摩課,挑選有留學經歷并具備豐富英語授課經驗的教師來上課,利用他們的示范作用,指導并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具有全英語授課能力的青年教師。認真備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有資料[6]顯示,中文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為5∶1,而英文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為20∶1。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英文授課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教案和幻燈片課件,熟悉上課內容,尤其對本節課可能會涉及到的專業詞匯,一定要多讀多練,直至熟練為止。這些工作做好后,可自己模擬上課情景反復練習,直到發揮自如。準確翻譯中醫專業詞匯及中醫理論由于缺乏權威、系統的中醫學英文教材,許多中醫專業術語如何準確地譯成英文,國內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廣泛查閱資料,借鑒前人經驗,并充分利用網絡的作用,參考國外原版英文文獻,力爭準確翻譯每一個專業詞。對某些中醫理論中特有的概念,如“氣”、“陰陽”、“三焦”等,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對應語,此時音譯是最好的選擇。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學生反映理解基本沒有障礙。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是課堂教學中保證質量與效果的重要一環。結合中醫學的授課特點,在設計中我們努力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注意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如PBL教學法、Sandwich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由教師及時歸納總結,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注重使用豐富多媒體資料由于留學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使他們在教學中對中醫文字描述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因此多媒體資料的配合使用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使用多媒體資料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又可以彌補留學生語言理解上的不足。如在對四診的講解中,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等概念學生理解困難,配合圖片、視頻等資料輔助教學,可使留學生記憶深刻。再如中醫學中的特殊概念、名詞,如“疳積”、“乳蛾”等病證表現,以文字、語言形式很難解釋清楚,學生也難以理解,但如果換作圖片資料,則可充分展示其形、色等特征,使文字表述更加直觀,便于理解。
結合臨床見習,理論聯系實際課堂上學習的中醫課程尚停留在理論階段,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留學生們進一步加深理解,從中收獲更多。但學生尚未進入臨床階段,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患者,因此我們在課程進行中特地安排了兩次臨床見習課程,由帶教教師帶領前往中醫科病房進行臨床見習。通過臨床見習,學生可以親身體驗中醫特殊癥狀、舌診、脈診,并在帶教教師指導下結合典型病例展開病例討論,將課堂所學學以致用,融會貫通,通過這種方式大大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他們對中醫學的興趣,深獲留學生好評。隨著我校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和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留學生教育的影響力和受重視程度逐年增加。而中醫學課程作為我國傳統醫學和文化的代表,在留學生班進行全英文授課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授課教師,我們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課堂應變能力,同時努力學習中醫英語專業詞匯,思考中醫理論的解釋方式,豐富教學方法,讓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中醫學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
作者:王玉 黃光英 張明敏 劉艷娟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西醫結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