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為了促進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的發展,藝術高校必須深入分析當前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緊扣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生成的三大因素——動力因素、智力因素、知能因素,圍繞教學改革的四大核心——制度、課程、教師、課堂,從教育生態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為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與平臺。
一、積極推行制度創新,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環境
制度創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與成長的制度機制。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體現人文關懷的文化環境。藝術高校需對學生學習管理有關規定特別是學籍管理條例進行修訂,破除傳統專業培養制度對學生個性發展的束縛,將學生學習的自由性、自主性體現在制度的各個方面。
1.實行彈性學制
本科教育的基本學制為四年,但學習年限可以設為3—8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定在校學習時間。同時,實行結業證換發制度,學生如果在規定的年限內未達到畢業要求,只取得結業證,結業后可回校重修、補考,符合條件者,換發畢業證并授予學位。這樣的彈性學制,可以給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自主、自由學習不再是一種奢望。
2.加大學生的專業選擇權
首先是在錄取階段充分尊重學生的專業學習志趣。
學校應改變以往劃定一個錄取分數線,線上考生調劑錄取到各專業方向的做法,按專業(有的按專業方向)劃定專業考試錄取分數線及文化高考錄取分數線,以學生填報的第一志愿專業方向錄取,以此降低學生剛入校就盼望轉專業的現象發生。其次是擴大轉專業(方向)范圍。
學生經過將近一年的藝術專業學習、對所學專業有了較深認識之后,對專業選擇更為理智、也更體現其藝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學校應將第二學期末定為學生轉專業(方向)的辦理時間,面向全校受理轉專業方向的申請,不再對專業轉入轉出人數進行限定,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意愿。此外,還應簡化學生轉專業方向的審批程序,學生在同一個專業范圍內轉方向的,由各教學單位根據教學資源及學生的意愿確定,報學校教務處進行學籍備案即可。
3.實行免昕制度
對一些能力強、潛力大的學生,課堂上教師提供的教學服務往往不能很好滿足其學習要求,容易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此時嚴格要求學生到課堂聽課,勢必造成教與學的資源浪費。為此,拓展課程學習方式,將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有機結合,在“兩課”外的其余課程推行免聽制度,由任課教師審定學生的免聽資格,將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學習與創作提供更多的自主時間,促進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激活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戰場,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成效。為此,藝術高校必須改變只注重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評價與提升,而忽視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提高的弊端,樹立新型教學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性,激活課堂。
1.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與學習觀
有效的教學主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指導,關心教學對學生的思想、態度、情感、思維、能力等方面產生影響,關注怎么教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這一關鍵問題。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自覺性,教師始終關注學生所處的學習情景、認識學生的差異性,不斷對教學做出評估以改進學習效果。為了更好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學校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召開“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主題研討會,開展“課程改革建設年”等主題建設活動,圍繞著“為誰而教”“為何而教”“學生怎么學”‘我怎么教”等問題,組織教師研究教學,在全校形成一個反思教學、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的熱潮,建設一個成熟的學習型學校,提高教師從事創新教育的自覺性。
2.激活課堂教學
首先,采取適宜的教學組織形式,嚴格控制班級授課人數。在辦學規模適度擴大的當下,藝術高校還必須回歸學科的本真,采取個別教學、小組教學、小班教學等體現藝術教育規律的教學組織形式。嚴格控制班級授課人數,音樂類專業主課采取一對一個別教學,美術類專業控制在15人左右,設計類專業控制在25人左右,專業理論課控制在45人左右,公共人文類課程一般為60人左右。其次,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應積極采用參與式、探究式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建立一種開放課堂教學模式,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靈活的藝術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實踐證明,工作室制的教學方式、社會項目進課堂的實戰教學方法、目標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寫生與創作融合互動的教學方法、頭腦風暴式的參與討論教學法、問題式案例教學法等方式方法,對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新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首先是實施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與專業能力提升工程。鼓勵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學校專業能力展示活動、各級各類專業比賽以及科研創作活動,激勵教師崗位創新、崗位成才,全面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形成有助于教師成長的激勵機制。通過專家評教、學生評教、學生選教制度的實施,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將教學成果、教學改革項目、教改論文等列入教師的職務晉升、考核評優、碩士生導師遴選條件,激勵教師重視教學能力的提升,鼓勵教師投身教學、研究教學,自覺掌握教育規律。三是強化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行新進教師與外聘教師導師制,發揮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開展精品課程課堂教學示范觀摩活動,把課程建設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有機結合,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卓越大學教師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