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算機
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而設立起來的一門新興課程。正因為是新興的課程,所以很多教學過程都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探索與研究。在諸多環節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環境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成績評定。考試方法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成績評定的公平與否。如果考試方法不合理,不僅達不到考試的目的,而且還給學生以“投機取巧”的機會,尤其是對于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一些教師為了杜絕考試作弊現象,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也絞盡腦汁變換考試方法,可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不斷探索比較可行的、公正的、更合理的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考試方法勢在必行。
一、我校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教學現狀
近年來,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逐漸在各大院校工科專業中得到普及。吉林省各大院校的制圖教師絕大多數是在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師中培養的。我校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是從2003年短學期(每年的暑假前五周)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了兩門計算機輔助造型的公選課:一門是基于C八TIA的計算機輔助造型;一門是基于UG的計算機輔助造型。在機械工程系也開設了基于CATIA的計算機輔助造型必修課程。公選課安排在短學期,犯學時,這樣有利于全校范圍內的學生來學習。
另外,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我校己開辦了多期基于Pro/E的計算機輔助造型培訓班。每期培訓結束,由清華大學方面出題進行考試,經考試合格者,獲得清華大學頒發的Pro尼計算機輔助造型學習結業證書。
工學院還與韓國Demerssoft會社合作,從2002年開始已培訓了四期CATIAV4學員,其中有兩名畢業生已在該會社就職①。從2003年短學期開始,機械系還承擔了工業設計系的珠寶CAD課程。其課程包括基于Jewe妙CAD軟件的珠寶CAD課和基于Rhino3D軟件的珠寶CAD課。
開設計算機輔助造型公選課以來,反響很熱烈。首先,從學生的選課情況來看,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如果計算機設備足夠,選課的學生可能還更多;其次,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多掌握一門計算機技術,就會使就業機會大大增加。尤其工科專業畢業生,若掌握了計算機輔助造型技術,在設計單位很受歡迎。
機械系開設的所有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都是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且一人一機,學習條件相當不錯。上課時,學生可以邊聽講邊與老師同步地操作,直觀性很強,還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構造實體。
在選修計算機輔助造型的公選課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文科生,由于他們沒有工程圖學的基礎,所以空間想象力相對較差,構造三維實體的能力相對也較弱。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教學的內容只限在構造實體和組裝設計兩大模塊上。而對于機械系的學生,教學內容還要加上工程圖(Drafting)模塊。至于考試的內容,由于考試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涉及所有學過的內容,一般把重點放在組合體的造型上,而組裝設計內容,因為比較復雜,不作為考試的內容。
二、目前考試方法存在的弊端
對于計算機技術課程,通常采取兩種考試方法:一種是理論考試和計算機實際操作結合的方法,目前很多計算機等級考試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完全上機實際操作的方法。對于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更適合采用計算機實際操作的考試方法。實際操作重在檢驗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開設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應用軟件的能力。
在開設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之前,機械系制圖教師都曾有講授AUToCAD課程的教學經驗。所以,對于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的考試方法,自然就采用了與AUTOCAD課程相近的方法,即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計算機實際操作來完成規定的題目,完成后的結果保存到軟盤上并上交。但是,這種考試方法有以下幾種弊端:(1)能力差的學生到交卷時可以把別人的軟盤拿過來直接復制,由于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一套題,所以答案也完全一樣,這就給作弊提供了方便。(2)由于學生較多,對每個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并非了如指掌,所以,明知是相互間復制的,卻很難判斷誰是復制者。在成績評定時,無論是復制者還是被復制者,都以作弊論處。當然,對于被復制者而言,這有些“殘酷”,不合理。但為了杜絕這種考試作弊的現象,我們也只好采取這樣的措施,即便這樣,仍然不能完全杜絕考試投機取巧的行為的發生。(3)保存軟盤時常常出現丟失文件或不能存儲的現象,而且上交的軟盤有時還打不開,我們只能按照平時成績來評判,而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水平。所以,我們不得不思索改革考試方法。
三、計算機輔助造型考試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一)考試方法的問卷調查分析
為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對考試的要求和想法,我們在學生中作了有關考試方法的問卷調查。
(二)考試方法的探索與實踐由于上述的考試方法存在弊端,所以大家一直在積極思考公平、合理的考試方法。2004年短學期考試時,為了避免相互間的復制,規定不許使用軟盤,要求完成后的作品存儲到規定的硬盤上。另外,為了保證學生答題時間的公平,考試時間一到教師就把計算機調成黑屏,這樣一來學生想繼續答題也沒辦法。考試結束后我們在計算機上逐個找出答題,并存儲到網絡上的某臺計算機上。這種方法,比較費時,但比較公平。
雖然考試時教師一再強調考試的規則,但個別學生還是明知故犯,在成績評定時教師仍然能發現雷同的作品。好在對于CATLA軟件來講,由于歷史樹的存在,可以知道建模的每一個步驟是怎樣做的。只要發現草圖中的尺寸標注位置完全相同,即可判斷是相互復制的。
2005年我校仿照吉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CATIA課程考試方法,出A、B兩套題型。A、B題交叉地分發給學生。一場考試完,幾位教師當場就在計算機上給學生的作品評定成績。這種方法雖然避免了相互復制的現象,但對于評定的成績有些籠統而不細致。對于規模比較小的學校,教計算機輔助造型課程的教師不多時,采取當場評判方法在時間上有些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