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功能
1.為教學提供特色服務
高校圖書館要主動向教師提供特色服務,不僅通過紙質載體定期向教師提供有關專題信息資料,還可通過網絡或其他電子型載體向教師及時傳播學科的發展、變化等動態信息,為他們建立學科專業信息資源指引庫,提高他們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教學內容。
2.為科研項目提供重點服務
圖書館的“學科館員”應主動與教師合作,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主動向他們提供所需的各種信息,并從他們那里搜集有用的學科信息。“學科館員”還可以選定有關重要課題作為服務項目,深入其中,從課題立項到成果鑒定,自始至終跟蹤服務,促進多出、快出科研成果,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拓展
“精英教育”是中國大學百余年的培養目標和任務,為大學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也理所當然地服務和服從于這個定位和發展目標。但以服務教學、科研為主要任務的高校圖書館并未作出相應調整,自然很難承擔起直接教育和間接執教的職能。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整合資源,重新規劃,根據“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和“通識教育”的需要,拓展其相應功能。
(一)高校圖書館基本職能的拓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轉變為:培養有較高專業知識、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并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規范與變革時代相適應的人才。為此,各高校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也從以課堂學習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學生運用信息手段、主動獲取信息知識為主。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日益突出。
1.直接的信息素質教育
圖書館對大學生直接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搜索、分析、判斷、整理、加工以及開發、利用信息的能力。首先,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和檢索常識的宣傳,培養學生發現、分析、重組信息以及產生新觀點的能力;其次,宣傳網絡資源知識,尤其是本館系統中的數據庫知識,提高大學生網上檢索能力,更好地使用二、三次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對于大學生一年級新生,要選派有經驗的館員對他們進行有關圖書館利用方面的教育。未來社會的一切活動將以獲取信息為前提,因此,讀者最重要的是掌握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圖書館為讀者開展的信息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規等方面的素養。
2.間接的執教方式
由于圖書館教育過程的運行機制是人與書之間的交流、溝通,故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勞動在這種溝通中起著中介作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活動具有學術性質,充當著間接的執教者角色。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兩個文明建設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圖書館文化資源是一種精神產品,是精神產品生產者以自己的精神勞動所直接生產的,通過一定的渠道進入圖書館,具有一定思想內容,用于滿足讀者精神、智力需要的成果。圖書館精神產品具有物質和思想感情或精神二重屬性,思想感情或精神屬性是它的本質屬性。其內涵有真理與謬誤、善與惡、美與丑、進步與反動、健康與腐朽之分,因而大部分圖書館精神產品的思想感情屬性表現為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圖書館精神產品具有認識、教育、審美、娛樂等特性和功能;圖書館精神產品所蘊涵的思想、知識、精神、情趣等,最終會轉化為讀者的思想觀念,從而影響讀者的行為,繼而作用于社會并形成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圖書館精神產品的內涵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的經濟及政治特點,體現了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的意志和要求。在社會主義中國,高校圖書館承擔著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的任務,目的是引導和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科學理論的基礎,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從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時刻不要忘記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陣地的職能和自己服務育人的神圣職責。科學文化教育職能: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在學校里,圖書館是基本的教育設施,它被譽為“知識的寶庫、知識的噴泉”,“大學的心臟”,“學校的第二課堂”,直接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圖書館可以通過指導,一是告訴學生需要學習什么問題;二是為了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書,不僅僅是教材,還包括其他參考書和圖書館里的書;三是為了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方法,從獲取文獻資源的過程和方法,掌握進行終身學習所必須的技能,以使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得到培養和訓練,包括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四是使學生懂得所學的知識有哪些價值,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去查找這些知識在社會生活、社會生產上的應用及創新。
(二)高校圖書館的公共教育責任高校圖書館的責任在以學校教育為主
的同時,也應兼顧公共教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承擔部分社會責任。社會成員的知識結構與需求是各異的,不可能只通過學校課堂教育得以完備,他們因工作學習的需要,要不斷地更新、完善、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與儲備,圖書館教育內容涵蓋相當廣泛,涉及各種學科,能夠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教育。高校圖書館,通過提供信息和文獻,承擔公共教育職能,服務于社會成員的終身教育,一方面可以借助資源優勢,逐步向社會開放,有條件的可以實行免費開放。當然,高校圖書館置身于高校校園之中,必須確保高校正常教學、工作秩序不受干擾;服務的對象,以有組織的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有特殊興趣者為宜;時間上,應充分利用寒、暑假及周末、假日向社會開放。另一方面,應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開放,面向信息市場,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從而帶動學校讀者群參與信息服務,起到有效的信息教育作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是各行各業共同職責,圖書館必須承擔起兩個文明建設的教育職能。圖書館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在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圖書館的豐富館藏,可以向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把精神化成物質;可以通過對館藏的遴選,加工、集萃,向讀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圖書館既可以通過畫廊、墻報、學習園地等各種活動大力宣傳兩個精神文明建設,又可以通過自身的環境、氛圍、規章制度、文明公約、示范行為,言傳身教,大力弘揚新時期社會主義文明。
(三)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責任
高校圖書館承擔公共教育責任或社會責任,既要促進思想和學術的自由交流,又要通過展示社會形態和民族歷史的可靠記錄而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在承擔公共教育責任或社會責任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一些有效做法:提供文獻和信息服務:樹立共享思想,通過信息數據化時代的網上服務,把傳統的和外延的服務送到每一個終端用戶,使廣大學校和研究機構共享圖書館資源,并最終達到全社會共享的目的;提供咨詢參考:承擔向各個科學領域的科學技術人員提供解決問題線索的任務,借助高校學科優勢和科研優勢,為政府與社會各界的行政、管理及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一般學生讀者提供參考咨詢;提供評介資料:對新入館的信息資料,作出書目信息、文獻摘要,提出意見,進行分析、鑒定和評價,根據資料特性提供各種評介資料;設立相應服務部門,提供特色服務:設立圖書中心,以加強與書業界及作者的聯系,掌握最新的第一手資料信息;設立學者委員會,加強與學術界的聯系,聽從專家意見,改進服務;設立館際協作中心,以更全面地接受贈送、挖掘并搶救資料,進行館際交換、轉贈等服務;設立圖書館學研究中心,以建立科學的圖書館學的理論體系,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升圖書館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總之,高校圖書館應憑借其自身優勢,更多地為社會服務,為普通公眾服務,以提高公眾的智力和創造力,體現圖書館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將來發展的重要性。
作者:閆紹榮 單位:棗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