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共生關系解讀
經濟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和規模③。同時,區域經濟結構的升級也對職業教育的數量和結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從根本上推動職業教育培養層次與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職業教育只有在與區域經濟不斷互動中才能有效地實現自身的發展。首先,區域經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財力支持。職業教育要想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投入,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職業教育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其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區域經濟所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決定其可為職業教育投入多少資金、提供多少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會,以及受教育者接受職業教育的程度、內容和手段等??傊?,不管是從國內還是從國際的教育發展軌跡來看,職業教育的發展都必須有雄厚的經濟財力作為支撐。其次,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層次結構和人才培養水平。區域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存在相互循環的互動關系。
區域產業結構變化對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設置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說,區域經濟結構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風向標。與此同時,區域產業特點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也提出了相關的要求,進而也會影響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教學內容的設置。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經濟基礎,以及產業特征、產業結構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同的產業結構特點對勞動力的類型結構、素質有著不同的要求。傳統制造業的衰落對人才需求也將產生影響和變化。一方面,直接導致職業教育相關落后專業的消失;另一方面,社會新興產業的興起將加速對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新興專業也隨之出現并不斷壯大,這就是區域經濟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影響所在。因此,設置的專業要符合本地區產業的需要,培養對路的人才,從而推動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反之,即使學校辦得再好,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將無用武之地,造成人才過剩、積壓、改行。最后,區域經濟發展為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
區域經濟發展能夠不斷完善社會服務的信息網絡,這可以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外部開展大量的信息交流,如師資教學信息、學生培養信息以及就業等多種信息的交流。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信息網絡建設依賴性較強,發達國家和地區網絡信息建設較為健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由此可見,網絡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區域經濟投入,從根本上講,區域經濟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二、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吻合度較差
職業教育能否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重要的考核依據就是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能否跟上并滿足區域經濟與產業結構的發展需要,也就是在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需求之間能否實現吻合。⑥從我國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現狀來看,職業教育與區域社會經濟的脫節現象較為明顯,一些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之間結合度較低。具體表現為,某些專業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帶有隨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盲目設置一些熱門專業,造成培養的人才規格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某些專業設置缺乏穩定性,對社會潛在的人才需求缺乏應有的調查研究,市場需求面狹窄;某些專業不能從動態角度來預測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發展的變化趨勢,無法及時對專業進行改造和調整,這些問題充分反映了目前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尚未切實有效地體現區域經濟的需求。由于區域內的產業升級換代速度加快,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難免會落后于經濟發展革新的速度。
目前,職業教育在辦學過程中考慮較多的是擴張學校規模、加大基礎設施和師資等方面的建設,而在專業設置方面,往往不切實際地追逐熱門專業,如管理、財會、金融等社會趨之若鶩的專業,或者是固守傳統陳舊專業,不知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區域經濟的實際吸納能力,導致大量畢業生陷入就業難的困境。21世紀是信息技術不斷革新的時代,新產業、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涌現,區域社會需要的職業種類不斷變化,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提出了相應的挑戰。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同時,新開設的專業和課程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成長過程,所以要達到與區域社會發展需求相吻合也較為困難。除此之外,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超前性⑦,即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既能滿足現實發展需要,又能根據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進行革新,以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但是由于受現實諸多因素影響,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上與區域經濟之間還缺乏一定的契合點,這也是擺在職教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耦合性較弱
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首要責任,人才也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⑧然而,當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耦合性較差,特別是隨著社會科技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這一問題逐漸凸顯。區域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使得產業經濟逐漸從以往的勞動依賴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移。如今不再是過去那種僅僅依靠大量勞動力就能滿足生產發展需要的年代,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更加偏向于生產在一線工作的技術型、管理型以及技能型的勞動者。職業教育就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是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⑨然而從現實來看,職業教育并未能真正地做到這一點,對其真實原因進行探究,不難發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是其根源。一方面,很多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定位較為模糊,受社會對職業教育偏見思想的影響,有向“脫職”化方向發展的趨勢。許多高職教育挖空心思向著“升本”邁進,并將未來發展目標定位于由“職業院校”升為“二類本科”,片面地將教育目標定位于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未能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向與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的適應性較差。教育與經濟之間的密切結合應當成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區域經濟發展在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過程中,需要職業教育培養出大量應用型人才作為保障,并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內驅力。而當前,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非常明顯,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
(三)職業教育投入不足,難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技能培養的教育,對實訓基地建設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人才培養過程需要大量的實踐器材、設施設備。所以,職業教育對資金投入的依賴性較強,生均教育成本也遠遠高于其他普通教育⑩。從我國職業教育的整體投入來看,雖然目前國家加大了對其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但仍然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尤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的投入經費不足直接導致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下降,甚至部分職業院校超額負債辦學,只能維持在較低水平的運轉,辦學壓力可想而知。顯然,缺乏必要穩定的經費支撐,會對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人才培養、學生就業等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后勁乏力,以及對區域經濟人才培養的補給不足,從而抑制了區域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三、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點,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一)不斷強化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教育理念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的支持,為了更好地實現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職業教育在改革與發展中要不斷強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一是從思想上要清晰地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職業教育是一種地方性很強的教育層次,具有較為顯著的區域性,這也是由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經濟建設特別是地方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這也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特征。區域經濟研究的實踐結果表明,由于勞動力流動具有顯性的成本,勞動力的供給行為具有就近供給的特征,所以職業教育對地方勞動力的培養基本上是區域性的生產要素投入。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技術型人才基本上是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域經濟的騰飛必須依賴于職業教育的人才供應,而職業教育發展依托于區域經濟的物質支持,因此,職業院校應強化區域服務的教育理念,主動增強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強化區域針對性,有效實現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
(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資金投入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礎性條件,職業教育的辦學性質要求學校開展大量的實踐技能培訓,因此學校需要進行實訓設備、實訓基地的建設,而且還要保障教學設備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步,目前相關的教學器材隨之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客觀上這就需要大量資金的不斷投入。與此同時,針對當前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強度也不斷地加大,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應認真思考和研究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做出合理、科學的預算規劃。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確保職業教育投入增長速度與區域經濟的增長獲得同步性或適當超前性。在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區域教育發展的平衡性問題。為了保障東、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均衡性發展,需要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功能,針對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和趨勢,切實將職業教育融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不同區域職業教育的發展側重點,根據“分類指導、梯度并進、協調發展”的方針,因地制宜地選擇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進一步保障區域間的協調發展。
(三)不斷地調整專業結構,以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域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對職業教育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具有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和反應力,要以區域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為導向,適度、超前地調整專業和課程結構,保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受到內外部的各種因素制約:一是外部需求制約,二是內部資源限制。對外要達到與區域產業結構的吻合度和超前性,對內要充分利用校內的一切資源為人才的培養服務。隨著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和現代管理制度的興起,社會勞動生產率大大提升,區域產業結構逐漸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迅速轉向技術主導型、知識依托型。職業教育是直接為區域經濟服務的教育體系,區域經濟結構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置、調整與改革。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對此,職業教育要牢牢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的走向,根據區域主導產業,并結合區域人才緊缺狀況,提出職業教育的專業發展目標。同時,在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今天,新行業、新崗位、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還必須牢牢堅守靈活性與穩定性,有計劃地設置新專業,淘汰落伍專業,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
(四)加強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力度,以提升與區域產業結構發展的匹配度
職業教育在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過程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而且還擔負著科研技術開發的重擔。區域經濟的發展除了依靠人才以外,還離不開新水平、新工藝、新技術的產品研發,這就要求加強區域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職業教育的區域服務水平,必須加強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以區域范圍內的產業發展特點為依托,制定產學研合作目標。產業結構和布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脊脈,各個地區應根據本區域內的資源稟賦,打造不同的產業結構,而不同的產業結構對職業教育的學科體系、人才培養層次與規格也具有不同的要求。當前,我國區域經濟還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于各個區域主導產業類型各異,不同的主導產業類型對職業教育也具有不同的需求。為了統籌區域經濟之間的平衡發展,處于弱位的區域要緊緊依靠職業教育的發展,大力倡導產學研之間的合作,通過科研創新來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競爭力。
作者:曾紹瑋 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