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自身校園精神
1、校風校訓校歌建設
校風校訓校歌是高校校園精神最直接的體現。校訓校風的一定要結合高校自身的情況、個性和特色去構建,帶有高校自身的濃郁特征,不能使自身的校園精神歸于平庸,更不能超越學校本身的能力范圍。如提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馬就能想到清華大學,“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則是北京大學,為人師表”則是某些師范性院校的表述,“厚德明法”則是不少政法類院校的表述。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準確地表達了各類院校的在專業領域上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具有強烈的導向性和說明性,能成為一所學校老師及同學們歸屬感的起源和一同奮進的目標,也是高校自我形象和辦學理念的體現,使學校更具有核心競爭力。
2、校園人文環境建設
寫好校史,建好校史館,精心設計本校獨特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優秀師生表彰大會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激勵學生為踐行本校的校園精神去拼搏奮斗。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辦學理念和校園傳統的傳承更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基礎,能使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內涵深厚的校園文化才能在如流的時代變遷中經久不衰。在這點上,常州信息學院的經驗值得借鑒。常信院校史館設有學校舊址的模型陳列,以及學校發展每個階段的詳細解讀,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了學校的辦學歷程、歷史成就和優良傳統。而許多高校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明顯不足,往往重視物質文化建設,而造成文化內涵“假、大、空”的現象;重視規章制度的制定,而忽視文化底蘊的傳承,造成學生心態的不平整,最終因學校缺乏感染力與號召力,被時代的洪流沖刷洗平。
3、校內人文設施建設
校內文化活動場所以及和諧統一的校園文化景觀是一所高校開展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校園活動的必要條件和場所。文化活動對大學生的素質及修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將校園景觀、寓教、寓情相互結合,激發學生的愛校愛國之情,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常信院在校園環境和設施建設上下苦功,校內主樓、主干道及橋體均以蘊涵深厚的名稱命名,在廣場上設立校訓雕塑、學校創始人雕像及校史銘文雕塑等文化景觀,建立校園文化長廊,使學生擁有優美別致、健康積極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擁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并精心地建設、規劃好學生體育、文娛、科技活動場所,建立好校報、校刊、校園廣播、校園網等一系列宣傳系統,加強了學校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如此從多方面滿足師生的不同需求,才能在無形中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更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有效地提高校園文化的水準。
二、實現導向育人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飛速,人們在適應現代生活的同時往往產生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處于社會過渡期,心理機制還尚未成熟,再加上社會壓力的增大,逐漸會出現困惑、緊張、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開展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素質的必要環節。對此,常州信息學院成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組建了專門的師資團隊,幫助同學們緩解壓力,解決困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并將心理健康課作為一門必修學科納入平常的課堂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幫助,并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心理素質是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方面培養的重要前提,要想有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就要切實抓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及幸福感需求。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
美國學者德魯克說過:“管理不只是一種學問,還應是一種文化”。從各個方面,各個層面,各個角色實行強有力的學校管理制度,能有效地凝聚集體力量,為實現辦學目標和發展校園文化作保障。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更要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時時處處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并加強學校領導層、教師群體及學校行政管理,取得最高的工作成效,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高效的運行。對于這一訴求,常州信息學院建立了值日制度、班級管理制度、學生會管理制度、教職工管理制度,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的基本內涵,讓老師學生共同參與管理與被管理,確保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像這樣把學校各項的管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高校的優良學風在規范的制度中自由的發揚傳承。
四、抓好網絡文化建設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網絡和信息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網絡和信息的發展雖然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載體,但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使網絡文化成為了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形態,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思想趁虛而入。如何把握網絡使用的尺度,使網絡“弊大于利”的現象轉化為“利大于弊”的有利情形,成為了目前各高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網絡文明工程建設,過濾篩選網絡內容,限制網絡媒體的高速傳播,讓網絡信息健康地傳遞到每一位老師學生的身邊,讓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使他們的思想觀念受到不良外界的扭曲,讓網絡真正地成為老師及學生手中的有利工具。
五、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其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創造出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優質校園。大學時代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未來的校園還需要我們根據學校本身的歷史傳統、目標方向和所處環境,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向正在成形的校園文化中增添新的、好的內容,繼續探索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校園文化,努力創造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的校園文化,使良好的校園文化慢慢演化成學生優秀品格的一部分。
作者:馮荷蘭 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