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農村經濟落后原因分析
1.村干部的腐敗問題在一些地方泛濫。以村務不公開,賬目不透明為基礎,部分村干部挪用貪污公款,損公肥私,損害村民知情權的同時也損害了村民的合法利益。村民的合理意見得不到重視,村務由一名或數名村干部私下決策,村務不公開,賬目不透明,村民的質疑或反對遭到壓制,村民的上訪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有些上級政府部門視而不見甚至包庇從容。
2.土地分散,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農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興衰關系到農村經濟的興衰,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近年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制約,主要有:土地分散,大型農業機械難以大規模推廣;農業經營方式粗放,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村干部文化素質低,思想僵化,青壯年勞力外流。其次,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經營方式粗放,雖然廣大農民對田地進行精耕細作,但是由于以農村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信息不暢通、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等為特征的粗放型農業經營方式的阻滯,農業的經濟效益上升緩慢,不能與市場體系正常接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解決對策分析
1.要加強對農村民主制度的監督。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民主法制事務的監督,及時糾正違反民主法制的行為,引導農村民主法制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社會媒體應加強輿論監督,宣傳民主法制成果,倡導民主法制風尚,抨擊違反民主法制的行為,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環境首先,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村民民主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村民主建設和村民民主權益的實現有法可依,農民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切實維護,提高農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對民主法制的宣傳。不僅要對普通村民加強宣傳教育以提高其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識,而且要加強對村干部的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其法制意識,使其依法管理村務,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要增加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資。完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懲處代崗、替崗、在職不再崗現象;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加強對農村教育工作的關心,以管理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同時教育管理者應重視自身的學習,提升自身理論水平,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工作,把教育教學放在重要地位。要重視農村人才培養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術資質認證意識;以市場為導向注重不同工種及同一工種不同層次人才的培訓工作,同時,重視對懂經營、會管理、具有市場意識的新型農民的培養。促使農村地區形成工種齊全,層次合理,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體系。
3.要逐漸改變人們傳統的理財觀念。積極引導農民自發投資農村經濟建設,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使老有所養、人有所居、病有所醫、幼有所學,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使廣大農民能安心投資發展農村經濟。
4.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成熟,使金融機構樂意放貸、誠意放貸、滿意放貸,以降低放貸門檻、簡化放貸手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資金的流動、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發展農村經濟。要積極培育農村農業市場經濟體系,改變目前落后的農業經營方式,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同時,對農產品實行深加工,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孟雨薇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