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改革建議。結合高職院校設立心理學課程的最初目標各大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心理學課程對于學生和學校的重要性,積極制定和采取相關的改革措施,筆者提供了以下幾個可供參考的教學改革建議。
1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教師不再將理論講述當做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靈活變更或者添加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的心理學課程不同于其他院校,其更加強調的是心理學教學成果能夠為現實所用,學生們在了解和掌握心理學基本知識之后能夠靈活應用心理學知識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技能。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蓬勃發展的年紀,這也是容易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年紀,例如很多高職學生被自信心問題所困擾,還有的學生被以后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困擾。教師要積極捕捉學生群體中出現較多的問題,有意識地從這些心理問題出發,先將學生們從心理問題中釋放出來,再教授學生們心理學知識。這樣在他們日后遇到心理問題時就可以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因此,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教導學生運用分析心理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加民主,讓學生們暢所欲言,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
2注重教導學生使用應用心理學
心理學理論知識雖然十分重要,是學生們學習心理學課程的開端,但如果課程一直綁定在理論教學方面則喪失了心理學的實踐意義。所以,在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在保證理論知識教授完整,學生學習掌握良好的情況下,開展豐富的理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借用豐富的實踐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案例分析和人物訪談等等,將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程度提高,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運用心理學知識應對現實問題的技巧和能力。
3改革考試制度
過去的心理學課程考試以單一的試卷考試方式為考核唯一標準,這樣的考試方式簡便易行,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沒有顧及學生的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因此,在心理學教學改革中,教應該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種評價標準為一體。例如將學生們的課堂表現情況,試卷考試成績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按一定的比例來組成最終的成績,這樣更加能夠體現公平。在課堂表現中,教師應該完整記錄下學生們的回答問題和課堂參與程度的情況,給予一定的分數評價。在試卷考試方面,多設置開放性和創新性題型,不設置唯一規定的標準答案。對于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教師可以采取面試的方式給予學生心理醫生的身份,自己則充當有心理問題的病人來向學生提問,考查學生對于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改革已經勢在必行,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關注人們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界也必然將改革的目光聚焦在問題重重的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上。我相信,在經過科學合理的改革之后,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在未來的人才市場更具競爭力。
作者:何春花 單位:海南軟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