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一、課前準備階段
傳統教學,課前準備階段基本由教師包辦。這一階段常規上就是以教師的備課為主體,也就是教師的備課活動,這個活動過程學生基本不參與。據調研了解,課前準備這一階段一般教師最多也就是讓學生預習相關課本內容,而預習的效果如何、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有多高。教師卻置之不理。根據調研,除了成績優秀生會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前預習外,班級中大部分學生對課前預習根本不感興趣,更沒有去完成預習內容。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創設了有利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前準備活動。
1.利用實驗讓學生參與教學課前活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課前把學生組織成專門的實驗準備小組,根據每周課時數分出相應的小組,做到人人參與,學生實驗準備小組負責幫助教師準備相關實驗器材,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他們到實驗室一起準備上課用的實驗器材,課后負責實驗器材的維修和保管工作。實驗室里的眾多器材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實驗室成了他們向往的地方,特別是原來對物理不感興趣的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期待著能到實驗室幫助老師準備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其實就很好地參與了教學活動,從實驗的準備、對器材的了解、同學的交流開始就已進入了“學習”狀態。
2.自制實驗器材提升參與教學課前活動的動力
組織學生參與課前活動的另一方面有利因素就是組織學生制作實驗教具。如在學習聲音知識時,組織他們制作笛子、二胡、吉他等樂器;在學習彈性勢能知識時,引導他們制作彈弓;學習浮力知識時組織他們制作潛水艇、密度計等。在課堂上用他們自制的器材讓他們自己進行演示,使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除了對學習物理有了更深的興趣外,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3.師生互動備課擴大課堂視野
課前備課活動我積極讓學生參與。具體做法是在教師上課前讓學生通過預習課本內容,提出在預習中存在的困惑或在某些方面還想要了解的內容,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一名代表參與教師的備課活動。這樣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提高了預習效果,提高了思維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傳授的內容包含了一些學生的“愿望”,學生對課堂教學和關注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工作,提高了他們對上物理課的期望,大大減少了厭學的現象。
二、課堂教學活動
1.關注整體人人參與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這一環節我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系列不同梯度的問題,讓學生全部參與進行解答,既考慮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又照顧優秀生,盡量使他們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學習光學時讓基礎稍差的學生利用平面鏡進行改變光路的實驗操作,而在講解光的反射規律應用時讓優秀生分析。其次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實驗器材讓他們進行演示。如在學習聲音時,讓他們利用自制的笛子、二胡去研究聲音的三個特征;在學習能量轉化時利用彈弓演示彈性勢能與動能的轉化實驗。第三,在課堂中特意安排一些任務讓學生們去完成,如在實驗課上,可讓學生組織成立實驗安全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各個小組的實驗情況登記和實驗器材的調配等工作。
2.小組合作提升參與程度
轉變課堂形式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小組團隊的一員,有著與自己共同互助成長的伙伴,同一組員中既有優秀組員也有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各個環節使得學生在課堂中不像過去一樣成為課堂的“閑人”,而是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分子,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課后鞏固
1.改革作業形式提高課后鞏固效果
常規教學課后鞏固一般都是以練習為主體。對學生來說,完成練習往往是他們的一種負擔,他們完成作業大多都是抄同學的,目的是應付老師的檢查。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教學中作了兩種嘗試:第一種嘗試是對“差生”進行面批面改的方法,但由于“差生”本身對練習不感興趣,他們的配合性不高,經常找借口不參與,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放棄這種方法的試驗。第二種就是課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把作業分成A、B、C三類,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類型進行完成。
2.構建學生題庫
教師組織學生做好題庫入庫工作,每學習完一課后學生向教師提供2至3題的“好題”,而且明確告訴他們這些題目質量好的將是小測和單元測試的試卷題目,用考試的成績來吸引他們。剛開始時,學生也不是很重視,總是抄一些題目應付,但當小測或單元考試完后他們發現試卷中的一些題目真的是他們提供的后,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都爭著向老師提供題目。這時對他們的要求又相應提高,要求他們能說出題目好在什么地方,同時他們為了能提高考試成績,不得不強迫自己去記答案,或問同學,慢慢地改變不愿意做練習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培養了他們做練習的習慣。
四、總結
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義是通過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感受學習過程的樂趣,獲得師生的肯定,讓他們對學習充滿期待,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孫偉煌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