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德育論文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
缺乏理想,精神世界空虛現在的職校學生相對于普通中學的學生與社會交往多,對于各種媒體和影視作品的接觸較多,受社會上不正確的價值觀的影響相對較大,模仿社會上不確定行為和方式較多。大部分學生在社會和家長眼里也不是優秀的學生,因此在理想和信念上也相對較差,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刻苦學習的信念,精神世界也不充實,給職業學校的德育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等職業學校生源不足,導致職業學校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不高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出現招生困難、生源不足的問題。甚至,某些院校為吸引生源過分遷就學生,視學生為“上帝”,為了留住學生,從主觀上放松了在德育方面對他們的教育和約束,造成很多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厭學氣氛較濃,行為規范性差,組織紀律觀念以及遵紀守法的意識較弱,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
(二)對德育教學認識片面化,重視程度不夠
能力本位是中職教育的基本取向,這一觀念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為生產與服務第一線培養從事管理和直接運作的實用人才,這就造成在中等職業學校中,片面追求就業率和技能大賽的影響,出現嚴重的重視職業技能教育而忽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現象。職業學校試圖讓學生學些步入社會直接用到的技術,從而在生源上占據好的位置,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對德育教學方法陳舊,難以形成共鳴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還是傳統的政治課本,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根本無法充分調動新時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導致學生對這些所謂的德育活動非常反感,難以形成共鳴,其結果只能是低效或者無效的。
三、在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重視藝術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是“修養教育”“靈魂教育”“做人教育”,藝術教育首當其沖的功能就是培養人的情感態度,培養人的道德情操,使人懷著一顆積極的、友善的心靈去對待一切事物。古今中外,施行藝術教育的目的都在于發揮藝術的美化功用,使人不知不覺地就培養起對美的愛好,并且培養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進而養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二)積極介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1世紀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生活在思想觀念多元化,傳統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受到現實社會的強大沖擊,同時,家長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也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這些都給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積極介入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樹立新時代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和學習觀,為學習知識技能打下良好的道德和價值基礎,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大力營造積極健康、文明和諧、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潛在課堂,是培養人的外在條件。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和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社團文化,積極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積極提倡學校開展“高雅藝術走進中等職業校園”,引導學生培養高尚情趣、提高綜合素養,通過環境氛圍的熏陶可以內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在這方面,學校首先要嚴肅校規校紀,對違紀情節嚴重的學生,決不姑息養奸。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優良的校風、學風和班風,才能弘揚正氣,順利地實施德育教育。
(四)融合優秀企業文化,用榜樣激勵人生
職業院校是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最后一個正式教育機會,應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引進和融合優秀企業文化,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跨越。所以,注重宣傳展示生產一線的勞動模范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職業風采,邀請他們講述崗位成才的親身經歷,聘請各行業勞動模范、技術能手等先進人物擔任學生“校外兼職輔導員”,這樣更能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學生感悟人生價值,進而提升職業道德水平。
(五)狠抓常規管理,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班主任工作在中職學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切實加強班主任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保障班主任工作、學習待遇,維護班主任的合法權益,在績效工資分配、職級晉升、表彰獎勵等方面實實在在地向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傾斜是保證班主任能盡職盡責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必備條件。(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總結
總之,時代在發展,學生在變化,觀念也應更新,我們必須要正視現實,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著眼于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既要考慮社會經濟基礎變化對德育的影響,又要遵循德育自身發展的規律,研究新情況,分析新特點,找出新方法,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創造新時期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輝煌。
作者:喬直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機械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