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情趣的培養
當前的應試教育使得有些學生對語文課很抵觸,他們印象中的語文課是教師干巴巴地說教,學生拼命地記筆記,考試再考一些類似“繞口令”似的無聊的問題。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讓學生喜歡語文課,首先要提高他們的文學情趣,即對語文課的興趣。在當今網絡信息化時代,網絡、游戲成為學生追逐的目標,而經典的古今中外名著卻被冷落了。針對這種情況,大學語文教學應該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如何以主觀努力來影響學生,給予他們人文的關懷與啟迪,為他們打開一個嶄新別樣的文學與文化之窗,帶領學生進入一個濃厚文化氛圍的精神殿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文學情趣作為重點,喚起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興趣,為此筆者進行如下嘗試。
(一)建立網上讀書工程開展書目推薦
曾經有人說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中國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筆者堅持以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引導學生的閱讀。閱讀經典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似乎在與一流的大師對話,這種“穿越”讓人忘卻了種族、膚色、國家,精神得到了洗禮,境界得到了提升。筆者總是告誡學生,與其把知識裝在電腦里,不如把知識裝在自己的頭腦里,因此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建立大學語文網上讀書工程,在網上讀書工程結合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本科必讀書目進行書目推薦,既有經典的古今中外名著推薦,也有當下的熱門書籍文章,經典書目有:《莊子》、《論語通譯》、《史記》等。熱門書目有:《季羨林散文集》、《明朝那些事兒》、《狼圖騰》等。德國學者姚斯認為:“閱讀經驗能使人們從一種日常生活的慣性、偏見和困境中解放出來。”徜徉流連在文學藝術的意境之中,也會得到美的享受,提升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同時,也提高了對語文課的興趣。
(二)建立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視頻推薦與資料推薦
該平臺既有經典的古今中外名著推薦,也有當下的熱門書籍文章,以及受益匪淺的精彩電影、視頻資料,還有師生互動平臺,有學生的最新原創,教師的評析和學生的熱議。
1.影視作品推薦。影視作品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影視作品表現了對生活的正面審美評價,也表現了對生活反面的審美評價,因而起到道德教育、美學教育、理想教育的作用。影視作品可以教育和引導學生以先進的典型為榜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提高文學情趣。筆者經常向學生推薦經典的影視作品,比如:《阿甘正傳》、《勇敢的心》、電視劇《紅樓夢》等。《阿甘正傳》讓我們懂得如何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勇敢的心》講的是民族的自尊,愛國主義情懷。在欣賞影視作品的過程中,既有美的享受,又有文學的熏陶。
2.音樂推薦。音樂能提高審美意識,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所以,在語文課堂嘗試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擴大文化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力。借助音樂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比如筆者向學生推薦經典的校園歌曲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一首好聽的歌去掉音樂就是一首好詩,這首歌既給人音樂美感的享受,又給人文學的熏陶。
3.學生原創的上傳。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培養美的感受只是審美素養培養的一個方面,而培養審美素養的另一重要方面則是美的創造。”學生在欣賞美、感知美的過程中,還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激發學生進行美的創作的強烈愿望和要求。二十歲是詩一般的年齡,學生喜歡寫作,雖然有些青澀,但卻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成長歷程。例如在講《長恨歌》的過程中,筆者利用精美的課件講述李隆基、楊玉環悲劇的愛情,激發學生的創作動機,鼓勵學生創作出富有個性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文學作品。《長恨歌》的悲劇美感染了學生,2008級學生把自己創作的愛情詩《幻化成風》做成精美的課件展示給我們。我站在草原之上向上仰望仰望你那滿身的憂傷仰望你那木棉的夢想我已幻化成風的模樣……
二、審美素質的培養
語文課還應該關注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從古今中外經典的文學作品中獲得美的享受與體驗。筆者是這樣嘗試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
(一)創設情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感知和領會美,這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是審美素養的核心。”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而多媒體技術的諸多優勢為大學語文課教學提供了極好的平臺。教師可通過網絡從巨大的信息資源中獲取具有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的素材,多媒體技術集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為一體,使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接受文化感染,從而產生共鳴。一段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誦可以使學習者沉浸在古詩詞所表現的優美意境中,而一段影像資料的播映又可把學習者帶入時空悠邈的歷史瞬間。因此,在每節課的課前,就開始營造美的意境,以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比如筆者在講《詩經•黍離》時,首先播放《關雎》的音樂視頻,歌手哈輝動聽的歌聲,優美的畫面,學生在欣賞美妙的音樂、極富古典意境畫面的同時,既能獲得美的享受又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以審美的眼光感知課文的情思
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使課堂容量明顯增大,教學效率顯著提高,而且更直觀、更生動。大學語文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教學內容多而授課時數少,這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走出的效率困境,而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課件或與課文相關的精彩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多媒體教學使大學語文課堂更生動、更富有美感,使學生獲得巨大的美的享受,從而帶著審美的眼光感知課文的情思。在講解一篇文章時,通過反復誦讀,看精彩的視頻資料,使學生領會作者蘊含作品中的審美情感。讀《黍離》,學生體會到濃濃的對故國眷戀的愛國情愫;讀《長恨歌》,學生感受到唐玄宗楊貴妃愛情的悲劇美……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筆者在大學語文課堂側重從文學情趣的培養、審美素質的培養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懷的培養。教師應該運用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現代技術手段,充分利用人文學科的特點和優勢,通過文學藝術的熏陶,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社會、體悟人生,從而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生境界,從而肩負起國家民族未來的大業與使命。
作者:張麗杰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