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中華民族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文明,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間美術。民間美術是哺育滋養華夏民族文化藝術的母體藝術,是形象的民族文化百科全書,理應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國高校藝術教育不斷加強,但在藝術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不少高校存在重視西方藝術鑒賞、忽視民族藝術傳承的傾向,尤其是民間美術的學習更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盲點。本文從分析民間美術的區域特色和豐富內涵以及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出發,論述了地方高校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民間美術教學體系的初步設想。
一、地方高校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的意義
地方高校主要指我國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中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主的省、市屬高校或省市共建高校。這些高校大多處在地級城市區域,以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地方高校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是對中國美術教育的補充和完善中國的傳統美術是由民間美術、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和宗教美術四大部分共同組成的整體,彼此之間既相互獨立、排斥,又相互影響和滲透,最終構成了中國美術的總體面貌。民間美術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至少應該與其它三大部分相并列,而居于不容忽視的地位。
中國的美術教育,從李叔同、劉海粟、徐悲鴻等人海外回國興辦美術院校始,就逐步形成了一個既包括西方藝術造型又包括中國宮廷繪畫和文人繪畫造型的中國特有的美術教育模式,并延續至今。中國的美術教育結構較西方高出一籌,因為它不僅在造型上涉及中西兩種體系,而且在史論教學中也包含中外美術史兩個部分。但遺憾的是,除少數幾個美術專業院校開設過民間美術專業或課程以外,在其它院校中,民間美術教學基本上是個空白。在某些人眼中,傳統的民間美術等同于沒落和粗俗,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而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正如沒有民間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基礎—樣;沒有民間美術,我國的美術教育就不完善。因此,將民間美術納入現代中國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完整的美術教育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中國的美術教育才能以名副其實、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面貌獨立于世。
近幾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把鄉土美術列入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地方高校一般都擔負著為本地基礎教育培養、培訓師資的任務,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也是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對中國美術基礎教育的促進和完善。
(二)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有利于促進民間美術的保護和發展
民間美術主要產生和流傳在民間,是勞動人民為適應并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付諸手工生產的工藝美術,它既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內容,也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審美理想追求。民間美術是社會文化習俗的載體,蘊涵著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具有濃厚的鄉土內容和獨特的表現形式。中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故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之說。人們在漫長的地域遷徙中形成的不同風俗習慣,孕育了各個地方種類繁多、內涵深厚的民間美術。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人們的審美品味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他們不再象過去一樣喜愛傳統的東西,生活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年輕人開始追求時尚,民間美術漸漸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退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祖國五千年文明經典的支撐,離不開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本民族的民間文化遺產,振興民族精神,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共識。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國的中國,更應高度重視。搶救和保護民間美術,迫在眉睫。
保護民間美術需要國家的法律政策規定,但關鍵在于地方的具體實施和民間的自發保護。當前,阻礙民間美術保護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對民間美術歷史文化價值和保護發展意義的宣傳,沒有形成必要的社會認同;二是尚未建立起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民間美術傳承體系,仍在延續原始的言傳身教的家族傳承方式;三是缺乏熱心民間美術保護、研究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要保護、繼承和發展傳統的民間美術,就要盡快在地方高校建立起民間美術教學體系,使大學生系統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特別是地方民間美術的產生、流變、種類、造型、色彩及其審美特點和區域特色,培養對民間美術的感情,使他們成為民間美術的欣賞者和宣傳者,并使部分大學生成為民間美術的傳承者和研究者。
(三)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有利于促進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各地紛紛挖掘推出了一批帶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項目,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認真考察我國的旅游市場會發現,除了旅游景點的自然景觀各有特色外,工藝美術紀念品卻大同小異,幾乎如出一轍,鮮見獨具地方特色和收藏欣賞價值的珍品。這勢必影響各地旅游產業規模的發展,很難帶來理想的經濟效益。由于民間美術依附于民俗文化而存在和發展,一件民間美術工藝品往往隱含著一個民間故事,或者象征著一種民俗活動。沒有令人賞心悅目、值得收藏的民間美術工藝品,就不可能有令人流連忘返、值得回味的民俗文化活動,也就不可能有地方旅游經濟的繁榮發展。地方高校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培養熟悉當地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專門人才,不僅有助于深入挖掘、整理和保護地方民間美術,而且還可以在保護、繼承的基礎上,開發創新出既保持地方民間傳統特色又融入現代生活內容的現代民間美術作品,從而推動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
另外,經過民間美術課程學習熏陶的大學生們,盡管他們畢業后大多并不專職從事旅游開發和美術設計工作,但即便是他們對民間美術無意間的宣傳,也會對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四)建立民間美術教學體系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民間美術教學通常包含民間美術史、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和民間美術設計創作等內容,涉及到美學、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心理學、哲學等人文社會學科。民間美術的造型強調主觀想象、自由表現和感情抒發,它是精神的物化產品,較之其他藝術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體現中國民間和民族文化,更能激發大學生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學習民間美術絕不單純是為了藝術知識和技藝的提高,更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熱愛祖國,首先要熱愛家鄉。學習民間美術,可以使大學生們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從而增進對家鄉的感情,立志建設好家鄉。有了這種鄉情基礎,就不難升華為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