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大學英語論文
1政府宏觀調控健全制度
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社會中相關組織大多認為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多元性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價值取向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教育過程,在此過程中要提升和發展教育雙方的價值,作為教育的引導者要尊重大學生這一主體,全面發展主體的素質和能力,為主體發展創造平等民主的學習環境,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才能達到成功教育,促進教師的多元性化可持續發展。因此,直屬教育的政府部門要協調校方針對學校的各項制度提出分析,宏觀調控,力爭使各項教育制度適合廣大英語教師的多元性可持續發展,為教師的發展創設大環境。
2學校調整完善相關機制
高校擔負著國家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履行和創新責任,這直接關系到大學教師的多元性化可持續發展。高校在建立大學英語教師激勵機制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根據中國英語教師需求、價值取向、目標效價等特性,將“需要”作為重要手段,衡量不同激勵因素的效果,并進行科學的考量與選擇,根據大學英語教師的需要層次以及主導需求特征,建立系統的、長效的激勵機制。鑒于高校的辦學理念不同,在教師激勵和管理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大學英語教育作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又要結合自身特色,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同時,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應注意因人而異、分類指導。我們確實需要“學術大師”和“教學名師”,也非常需要優秀的教學團隊,但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教育專家”。職業認同不是對個體認同,而是整體認同,這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3教師自覺發展業務能力
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主要針對思想和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群體,因此要“因材施教”。教育只有在社會和家庭多方配合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巨大價值,因此教育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優良的教育環境下,教育的實踐者——教師,在自身學習發展過程中也和外界環境緊密聯系的,環境的影響對教師發展業務素質是較為關鍵的。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大學校園本土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學校學習風氣也會影響到教師的發展,當然這些都是屬于客觀因素,關鍵還是主觀因素起到決定作用。大學英語教師要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完善自身的各項業務,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能力,使自己不斷成長發展。伴隨著世界經濟文化在逐年穩步發展,大學英語日益更新,不斷發展進步,在當今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中更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國際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發展理念,用國際化的發展眼光來對待自身的學習和專業發展。要自主積極地培養自身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發展和深造的機會,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力爭達到飛速發展的大學教育標準。大學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育的的關鍵,只有教師個體完善發展才能真正達到大學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教師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大學英語教師也要以大學生的進步為主,尊重學生的發展。同時,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方法要靈活,教學方式要新穎,在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的基礎上,用人格和思想熏陶和感染學生。(本文來自于《教育與職業》雜志。《教育與職業》雜志簡介詳見。)
4實踐反思性教學
大學英語教師多元性可持續發展的主觀因素尤為關鍵。在英語教育教學中,實踐反思性教學,對促進教師的多元性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反思性教學是由一位美國哲學家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反思性思維”概念而引發的,逐漸形成研究性理論研究,進而對自身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思考并能轉變觀念和行為,達到改進和提高的效果。與此同時,這種反思性的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學習活動,主要是提高教師的英語專業知識以及英語專業個人素質。大學英語教師針對自身英語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進行有目的的反思,反思分析個人教學環節的各個階段,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分析教學方法和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學環節中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大學英語教師要隨時鞏固自身的英語專業知識,使自己在現代教育教學中自主成長、可持續發展,有力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全面專業的發展。
作者:陳強 許麗梅 單位:長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