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數學“拐科”現象
1.毫無興趣可言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凡上數學課就無精打采的學生,數學肯定嚴重“拐科”.對于數學挨邊的東西一概不“來電”.
2.學無章法
學數學,沒有好的方法是永遠也學不好的.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沒方法,事倍功半.每個教室里總有這樣兩種學生:一種是很少見他做數學,成績卻出奇的好;一種是天天做數學,可每次考試都倒數.后者肯定是學無章———閉著眼睛亂打拳.
3.數學基礎不扎實
有部分人天真地認為高中的數學跟小學、初中之間沒有太大的“瓜葛”.持這種看法的人我只能用“無知”來形容.如果照這種說法,讓一個文盲去直接學高中的數學,很難想象他的成績能否突破兩位數.學過數學的人都應該領教過數學的環環相扣,邏輯性、嚴密性和連貫性,絕不容許任何人忽略初級階段而直接躍入高級階段,縱使智力非凡之人也得經歷小學到高中這樣的學習過程,唯一不同的是學時長短問題.
4.慵懶陋習
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懶惰與勤快之間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煎熬中,在懶惰面前舉起了“白旗”.因為選擇懶惰,簡單而輕松;選擇勤快,復雜而痛苦.高中數學任何時候都容不得任何的懶惰,如果你一個月沒光顧數學,那么月考分數將慘不忍睹,這種立竿見影的“報復”沒少讓人吃苦頭.有一句話:一月不讀書,智商低于豬.同樣適用于我們高中數學.大家只知一味地對高中數學抱怨、“結仇”,其實“拐科”無非就這幾方面的原因,你是否曾去反思過?
二、“治拐”策略
1.又快又好培養數學情感
高中數學對空間的想象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較高,我們“拐科”的學生,可以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克服“抵觸、恐懼”等不良的消極心理,逐步建立自信,切實增強抗“擊”力和挑戰力,把數學當“戀人”,在做題中尋覓甜蜜和成就感,這樣就能又快又好地與數學產生“情感”,實現由厭學到癡迷的目標.
2.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從細節抓起,從此刻開始,從自己做起,改掉所有“前科”.具體可以這樣做:(1)增強時間觀念,時間就是成績,做到“走在前,學在前”.(2)做好數學課堂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補充的教材以外的結論、經驗技巧等知識更要做好筆記.(3)建設好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做錯的題型、不懂的知識、推理等記載下來,經常去翻一翻、看一看、做一做,以防再犯.(4)對學過的概念,應注重理解,杜絕死記硬背和片面追求答案,堅決做到過程和結論并重.(5)對自己的分數應“斤斤計較”而不是無所謂.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都要做深度反思并拿出相應的改進方案.
3.努力培養對高中數學的興趣
“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普洛克拉斯如是說.高中數學固然有它抽象、枯燥的一面,但如果我們能激發興趣,就能由索然無味到津津有味的自然過渡.(1)課前自學,對新知識產生疑問和好奇.(2)上課積極配合老師,讓感官興奮.通過自己舉手提問和老師講解解決預習中疑問,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更好地鞭策自己的學習動力.(3)敢于自我挑戰,遇難冷靜,遇疑淡定.相信自己能拿下這道題,能理解某一概念.
作者:廖永波 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