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課改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與不足
傳統的評價只注重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在課改以前,通常是在期末通過“筆試+上機”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成績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基于這點,新課改提出了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用的思想,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因為操作相對困難等原因,很多教師不能真正實現這種新的評價方式,還是繼續使用老套的評價方式。
2、對新課改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及對策
2.1研讀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
要全面實施新課改,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關鍵,新課程提出解放學生,教師則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為此,教師需對自己定位的轉變有充分的了解,不再只考慮“怎么教”,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成功的課堂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面對新教材,每一位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課堂的知識既要源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同時又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組織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活動。
2.2認真研究教學方法,緩解學生水平差異的矛盾。
為了緩解學生水平差異的矛盾,我們要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務必使所有的學生的信息素養都能得到提高。
2.2.1學習目標多元化。
設置若干個不同水平層次的目標維度,根據學習目標的多元性,設計相應的課堂學習任務,學生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相應的選擇。譬如同是網頁制作的學習,水平一般的同學可以模仿教師提供的簡單范例進行模仿制作,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學可以選擇相應的網頁制作軟件自主進行創作,然后將自己的作品與他人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使自己的網頁制作能力及網頁欣賞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2.2.2小組互助學習。
鑒于學生水平的差異,采用小組互助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互補”的方式進行分組,當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組內成員可以積極提供幫助,這樣可以及時地使學困生的疑問得到解決,進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學有所長的學生在充當同學“小向導”的過程中,也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他們會更踴躍地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經驗和做法,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可以增強同學們合作的意識,使得他們由個人競爭轉向大家合作,進而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新格局。小組互助學習還有助于學生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信息的表達與加工”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宣傳報,主題自定。讓學生在互助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并且可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2.2.3自主探究式教學。
新課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置相關環節,鼓勵水平比較高的同學自主嘗試,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質疑能力。例如在學習“如何利用表格進行網頁布局”這節課時,可以設置“自主探究——設置導航欄”這一環節,讓學有余力的同學結合剛剛所學的拆分單元格以及表格嵌套操作動手嘗試設置導航欄,并且要求盡可能多的舉出解決辦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質疑,疑問是學生探索、創新的動力源泉。
2.3更為靈活的評價方式。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傳統的評價方式太過片面,新課改環境下評價方式靈活多變,可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綜合評價,即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如在信息交流這一章節中,可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網站作品發布到教學平臺所提供的網絡空間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對自己及他人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進而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新課改環境下評價不再只重結果,我們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并不只是單純地看他們期末或期中的考試成績,而是從平常的出勤情況,作業。作品完成情況,再結合考試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價。我們還需不斷地探索新的評價方式,努力構建更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新課改實施已經兩年多了,實踐證明新課改是非常有成效的,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個新生的事物都需要在不斷改進中逐漸成長,新課改也不例外,所以對于新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需要理性地對待。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深入地進行教研教改,并把總結出來的經驗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創設一個自主、創新、合作、民主的新課堂。
作者:林鳳嬌 單位: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