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審美與教學的互動
明確了審美情感的特殊之后,我們還要既認識審美必須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又要把握到它們之間的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關系即互動性。在語文基礎教學的基礎上適時、適量地滲透審美教育,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確立遠大理想,建立高尚的愛國情操;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和分辨真與善、美與丑的審美能力。總之語文教學與審美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輔相成的。
二、堅持審美體現作品時代精神
教書育人。名篇佳作中的自然美倡導學生愛國情操;社會美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藝術美能提高學生對美與丑的鑒別力;創造美也能弘揚時代精神。審美教育和其他社會學科一樣,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教學大綱和為社會服務的原則,圍繞培養新世紀現代化建設人才,努力塑造學生美好靈魂,改善學生的文化心理結構,提高民族素質。因此,在安排審美教育內容時,按照《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和創造美的教育,一定要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需求,特別是現在提倡素質教育,更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真正能為國家、為人民培養有用的人才。
三、講究滲透審美教學的藝術
科學地進行讀寫指導,是獲取語文教學較好成果最佳方法。中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社會生活經驗不足,教育就顯得更需要講藝術、講科學地滲透。我在從事滲透教學時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深挖美材。應該全面掌握課文中的每一個美的素材。我在語文教學中著力抓好三個環節:第一,品詞。對課文中一些生動傳神的精美佳詞,進行反復推敲,明深意,認真過好美詞關,授課方可得心應手。第二,賞句。對課文中佳句、文眼句、關鍵句必細品深究,抓住它們在課文中的舉足輕重的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扣主題與結構,它們是文章的骨架和血液。
2、傳情美讀。朗讀是學習語文最傳統的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中學語文教材中許多頗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寄寓著各種震撼人心的情愫。為充分拓展藝術形象的美,我十分注重朗讀,以輔助情感分析,擴大教學效果。
3、美化美講。分析課文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關鍵步驟。為美化課堂分析,我時而采用情境教學,與多媒體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充分揭示教材的文學意義和審美內涵。
4、激活美感。語文教師進行課文分析、講解和總結時,都會向學生設問、誘導、描述、吟誦、或是仿寫,靜思默想,體察咀嚼,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進入再創造的想象天地,幫助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象,領悟深層的審美意象,馳騁想象力,心馳神往,以達到與作者情感合一的境界。
四、總結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執行審美教育,為我們今天的素質教育、人文教育開辟了一處語文教學實踐的新天地。
作者:陳理萍 單位:江西省萬年縣珠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