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動風趣的幽默語
幽默的語言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使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顯得平等、和諧,使教師的教育方法顯得自然巧妙。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幼兒教師首先要主動地養成生動風趣的說話風格,讓自己的語言具備幽默感。同時,幼兒教師使用幽默的語言要選好機會,恰當地使用,而不是濫用,同時要掌握分寸。這樣,就能讓幽默語在課堂上發揮最大的效益。例如有一次我上一節公開課,采用的是漫畫《最后一個蘋果》為題材。我用塑料的小棒當漫畫中父親的拐杖,引題后就把它放到桌下。活動結束時,我邊說“拐杖”和我們做了游戲要回家了邊伸手去拿,不料卻抓了個空。我正在焦急萬分時,同同突然舉起“拐杖”大聲說道“:拐杖在這里。”可能是在分組表揚活動時,同同趁我不注意偷偷拿走“拐杖”自個玩了。此時,我一時窘迫,轉念間我就調侃道:“拐杖真是太喜歡同同了,悄悄跑到你那里去了。現在拐杖要去找新朋友了。請同同帶著它到教室外面去找朋友吧。”同同小朋友高興地拿著拐杖和大家一起走出了活動室,聽課的教師也會心地笑了。一場尷尬在笑聲中化解了。
二、有的放矢的激勵語
在教師的鼓勵中,孩子才有學習的動力、探索的興趣,感受到探索的樂趣,他們的潛能才得以激發,他們的各種優勢智能才得以體現出來。幼兒教師要謹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使用威脅、嚇唬的語言,而是要不斷地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威脅、嚇唬的語言也許短時間內孩子們能唯命是從,但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了主見。幼兒教師應該經常用類似于這樣的語言“:再試一次,你會成功的。“”你是最棒的。“”比一比,誰的腦袋反應快。”……激勵性的語言能讓學生信心倍增,能充分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戰勝困難的勇氣。當然,激勵的語言應有的放矢,應要用到妙處。如在“蔬菜寶寶沉與浮”的小實驗中,孩子們動手將蔬果放到水中反復嘗試,有的幼兒將浮在水面上的黃瓜用力壓到水里,可是一會又浮了起來。這時,教師要鼓勵孩子:“多想一想,然后試一試,你有什么辦法讓黃瓜沉下去呢?”很快,孩子們就想出了各種辦法。有的把沉在水中的土豆撈起來壓在黃瓜上,試著把黃瓜沉下去,有的在黃瓜上綁上了橡皮泥等。因此,這樣的鼓勵對幼兒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幼兒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一段和風細雨的激勵語,會使幼兒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思維暢通,一番鼓勵的言語,能暖人心扉,使人如沐春風。
三、直觀形象的體態語
我們知道,幼兒接受知識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聽覺,二是通過視覺。聽主要是通過耳朵聽老師說教,視覺是觀察老師的體態語。這里特別要強調一下體態語的魅力:潤物細無聲。一個動作的暗示,有時抵上十句言語的指令。如在活動中,孩子們很興奮,教師就可以遠遠地用手點點眼睛,暗示他閉上,孩子就會心領神會。特別是在以操作為主的活動課上,孩子除了要仔細聽教師講解,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做”之外,尤其要讓孩子通過觀察老師的示范,徹底明白“怎樣去做”,做到耳聽為實、眼見為實。所以,一節活動課上,孩子不僅要聽教師講授有關操作的技能知識,還要看教師取放材料、操作教具的動作是否規范、優雅。這樣,才是一節完整的活動課。總之,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一種不拘一格、千變萬化的藝術,只要教師不斷學習,努力去做,教師語言的藝術魅力一定會在生態課堂中綻放出無窮的魅力,使幼兒快樂成才。
作者:汪紅姐 單位:安徽省銅陵市石城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