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溝通的問題
從校際課程互選出現的問題來看,許多問題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校際課程互選實施過程中信息傳遞不準確、各類人員溝通渠道的不暢上來,因此溝通不善是校際課程互選過程中的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教師、教務管理人員、參加校際課程互選的學生之間都存在著溝通問題。要想了解并改善這種狀況,必須三方共同努力,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把各自的想法表達出來,通過觀點的碰撞和交流來減少信息傳遞的不準確和理解的偏差。
2.經濟利益問題
除了上面涉及的課程互選學分認證及溝通問題,校際課程互選實施中的經濟矛盾問題也較為突出。
(1)高校之間的經濟利益。各大學之間的經濟利益主要在校際課程互選工作的招生及學分認可環節。即使是在上海西南片區大學城地區內,各高校規定學生跨校修習其他合作高校的課程不需要繳納學費,各高校也相互承認對方高校的學分,但卻曾停辦過一年,就是因為各個高校的優勢不同,資源占有量不同,導致各高校課程開設的總體數量不均等。而總體數量不均等因素同樣造成了學習人數的差別,帶來了每個學生花費等經濟問題的產生及沖突。跨校選課的學生人數、課時、學分發放數不同,造成各高校的財政收支不平衡。
(2)學生的經濟負擔。學生是校際課程互選項目活動的主體,當學生選擇參與校際課程互選活動時也必然要承擔跨校修習課程、學分所帶來的額外開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家庭條件比較貧困的學生,為了不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就選擇放棄跨校修習的機會。
二、對策及實施方案
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已經開始開展校際課程的實踐活動,要逐步走向完善階段,靈活的探索是必要的,國外高校課程互選的經驗為我國高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照。筆者結合浙江省研究生教育資源現狀及具備的條件,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設解決方案。
1.建立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委員會
浙江省要實施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必須建立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委員會來負責管理、協調課程互選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主要有以下幾個職能:
(1)制訂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方案。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委員會和各高校教務處的管理人員,共同研究和制訂《浙江省研究生校際互選精品課程認定辦法》、《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實施辦法》和《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學分認證協議》。只有將項目活動納入制度的范圍,才能規范有序的進行。另外,成立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專家小組,主要負責校際課程互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推進校際互選的深入發展和完善,形成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循環過程。
(2)對精品課程進行認定。根據《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實施辦法》,成立研究生校際互選精品課程認定專家小組,由有聲望、在教育教學科研界有權威的專家擔任成員。在開課前對各高校上報的本校優勢明顯、教學質量較高或改革力度較大的研究生特色創新課程結合其授課教師的講課風格和教學經歷,嚴格按照《浙江省研究生校際互選精品課程認定辦法》組織開展認定工作。精品課程認定專家小組審核通過后,方可開設此課程。在開課后,精品課程認定專家小組,對已結束的課程進行評估,以確保開課質量,最終使學生真正受益。
(3)協調高校之間的利益關系。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委員會依據《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管理實施辦法》對在課程互選過程中各高校存在的利益關系進行協調。課程互選管理委員會需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在學期結束后,對參加選課學生的學費進行財政結算(可以按學分對參與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的學生實行收費,這樣結算會更為便捷)。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教務管理人員共同協商,最終確定如何由多收益的高校補貼給少收益的另一方,以此來保持合作高校之間經濟利益的平衡。
2.建立浙江省校際課程互選及認證系統
隨著信息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借助一定的網絡平臺,使教育教學管理日漸規范化、程序化,已是大勢所趨。
(1)網上選課系統。審核通過的精品課程會在網站上統一公布,為保證教學質量,精品課程有一定的名額限制,選課系統面向學生公布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包括課程名稱、授課教師、授課時間、授課地點等。它存儲所有參與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的學??商峁┑木氛n程,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參加校際課程互選活動,參加的學生可在選課系統上填報選課申請表,申請通過后,通過選課系統方便快捷地完成選課。選課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有教務管理模塊、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教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教務管理模塊功能對用戶進行添加、刪除管理,根據選課人數對不滿足開課要求的課程進行刪除淘汰或停開;增加一門符合實際需要的課程以供學生進行選擇。修改課程信息時要及時在網上頒布,通知學生,方便學生進行退選、改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④在學生精品課程學習結束后,根據教師建議安排考試的監考人員、考試形式、開考時間、開考地點等。此外,還需要管理人員對系統進行維護,保障系統的安全。為了使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順利進行,并向縱深方向發展,必須依托網絡建立選課系統。
(2)學分認證系統。建立學分互認平臺即學分互認系統,用來進行不同高校之間的學分轉換。參與高校根據雙方已簽訂的《浙江省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學分認證協議》,在學生精品課程學習結束后,由開設精品課程的高校選擇考核方式、組織考核,對于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發放相應的學分,并在網上進行公布。此時,學生登陸學分認證系統就可以查看到校際選課的成績和學分獲得信息,然后向自己原所在高校申請學分轉化和認證。學生原所在高校的教務管理人員在收到申請后,在一定的工作日內,對學生的申請進行處理,嚴格審查待轉化的學分,審查通過后,需及時有效的進行認證轉化。
(3)監督評估系統。監督評估系統是為了糾正偏差,打造現代教育資源共享,有利于校際課程互選模式的建設與發展,使互選工作進一步開展,對校際課程互選實施的各項工作進行評估監督,對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風險規避的系統。它最好是由浙江省教育廳負責運作,由一個從高到低的各級監督評估委員會組成。旨在監督評估教育資源管理和利用情況,制定對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中學生管理、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等系統的教育管理監督和評估的實施辦法;明確評估的目的和標準,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統一的校際課程互選監督評估體系;加強各級監督評估委員會的隊伍建設,使之有序發展、合作有效;面向全社會公布監督評估的結果,提高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實施的權威性和社會認可度,保障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活動的順利進行。
3.建立學生、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之間的良性溝通
要想提高組織效率必須重視溝通在人際交往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實施校際課程互選的過程中,很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溝通不善。如何在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實施過程中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直接關系到研究生校際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效果,以及教務管理的順利進行。而學生、教師、教務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是否密切、溝通渠道是否暢通,也是解決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高實施效率的有效途徑。
4.增加財政投入,減少學生經濟負擔
浙江省教育部門要不斷更新理念,明晰實施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對浙江省各方面發展的意義,加大支持與宣傳力度。另外,浙江省政府應結合實際制訂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方案措施,根據自愿和量力的原則進行社會集資,積極尋求多元化的經費籌措手段。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調動各方面集資辦學的積極性,進一步吸納多方資金,打造服務型政府,加快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化的步伐?!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62條:“國家鼓勵運用金融信貸手段發展教育事業。”加快銀政合作(雙方的合作將是一個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合理運用信貸資金是籌措教育資金,發展浙江省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徑。資金的使用,尤其是信貸資金的使用,應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只有資金得到合理的規劃和使用,才能切實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讓學生沒有后顧之憂,調動學生參與研究生校際課程互選的積極性,讓各院校的優勢資源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優秀的科研成果得到進一步的轉化,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浙江省的經濟建設和迅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作者:褚蔚然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