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91-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看-国产亚洲精品xxx-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經濟管理論文 ? 正文

談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

2021-4-10 | 經濟管理論文

一、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需求

(一)需求的領域

1.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2007年的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現代農業是指處于一個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正經歷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基礎不牢、農業裝備落后、農民增收困難、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拉大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這一現狀要求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因此,要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就需要大量的既懂農業,又懂經濟管理的專門人才,來推進農業的信息化和機械化;通過加強農業科技應用與推廣,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2.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探討的一個重要內容,也將是未來我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轉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當前,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建設,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通過城鎮化,將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并且為農民就業、多種經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統籌了城鄉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知識水平、新技術能力和懂經濟管理的專門人才投入進來,從而更好地為新城鎮的建設和新的市場秩序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需求的數量

從黑龍江省的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現狀來看,長期以來,黑龍江省農村勞動力的知識結構重心偏低、農村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也不利于現代農業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據統計(黑龍江省統計年鑒2012),目前黑龍江省文盲率仍高達2.49%,每7000畝土地只有1名農技人員,每7000頭牲畜只有1名獸醫人員,每萬畝森林僅有0.53個林業技術人員。據課題組于2013年5月份對黑龍江省5個縣市(方正縣、龍江縣、雙城市、富裕縣和集賢縣)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鎮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學歷、高知識層次的人才;而大部分現有農民對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不滿意,希望通過各種渠道得到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或者能有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

(三)需求的結構

當前,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新型勞動者。也就是新型農民,他們是未來農村人才的主體。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小農經營方式已經不適應生產發展的要求。對于未來的農村新型勞動者的要求是熱愛農業、思想活躍,要有理想、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2.農村管理人才。目前,農村基層的管理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造成管理效率底下等諸多問題。據統計,黑龍江省的農村管理者中,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者占到70%以上,領導干部中,中專以下學歷占60%。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管理人員的數量提出新的要求。3.農村教育人才。只以高等農業院校作為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的主體,會造成培養數量少,結構對應不上等問題。而農村教育更需要本地的教育人才,通過就地培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從目前來看,黑龍江省的農村教育人才明顯不足,并且存在著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二、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供給現狀

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供給,主要依賴于農業高校及相關的農業科研機構來提供,總體來說,供給形式包括人才培養、成人教育和農民培訓等幾方面。

(一)學生培養

學生培養指的是本專科高校正規學生培養,培養的機構主要指的是農業高等院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農業高等教育全面推進大眾化,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了各類農業人才。據統計,2011年,我國共培養本專科畢業生數為608萬人,按照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比例來看,占全部畢業生人數的1‰左右,也就是說每年畢業人數不到1萬人。黑龍江省開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院校只有3所,分別是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每年畢業人數有200余人,即使加上碩士博士也只有300人左右。

(二)成人教育

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培育人才的另一種主要形式是成人教育,培養對象主要是農民、基層干部和農民企業家等。首先,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因此,農業高校將培養重點放在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高學歷農民上;而對于基層干部和農民企業家,也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進行深入培養。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針對基層干部和普通農民,學校開展了“村村大學生”計劃,爭取為每一個村莊培養一個農民大學生;針對農民企業家和其他農業基層干部,開展了MBA和農業推廣碩士的招生計劃;針對其他農業行業的人才需求,開辦了網絡教育、函授教育、職業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班。近年來,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獲得了一致好評。但是,從供需角度來看,成人教育的供給還遠遠不夠。雖然黑龍江省農民培訓數量一直保持一個較大規模,但農民受培訓的比例卻是逐年降低。根據歷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及相關政府文件統計,接受過專業技術培訓的農民比例從2000年的11%下降到2012年的5%。另一方面,農民高等學校的師生比例也極為不協調,2012年農業高等學校師生比為1∶13,農民技術培訓學校的比例更是達到了1∶372,教師資源嚴重不足。

(三)社會培訓

社會培訓是另一種主要的人才供給模式。在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上表現為農村經管領導人才、新型農民的培訓。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人才及教育資源優勢,主動與地方共同承擔培養一批能適應現代農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農村優秀黨政領導人才和農村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人才隊伍。這種培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圍繞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科學種田、合理經營,努力實現既能高產量、又能高效益,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共同進步;二是面向新型城鎮化要求,圍繞農民轉崗就業要求,進行轉移培訓,建立培訓基地,使農民掌握市場經營等能力,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和整體素質。據歷年的《東北農業大學科技資料匯編》的相關數據統計,黑龍江省高等農業院校已培訓各類農業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員100多萬人次,其中省級、市級農業領導干部10萬人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20萬人次。

三、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供求中存在問題分析

經濟學上的有效供給,首先是指能夠帶來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產品供給。它不僅要求產品在品質上適應于市場需求,而且要求產品在價格上與購買者的支付能力和現實購買欲望相適應。如果一種產品不具有真正的使用價值,那么就不能形成有效供給。因此,質次價高、與購買力不相適應的供給不是有效供給。在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供求中,有效供給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這種“有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總量“有效”,也就是需要人才供給的總量大于人才需求總量;二是結構“有效”,也就是各類別人才的供給與服務也要相對應和均衡。而從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供求分析來看,存在著兩大問題,分別是供求總量失衡和結構失衡。

(一)供求總量失衡

從供給總量的縱向變化來看,黑龍江省的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取得很大的進步,首先,體現在高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逐年增加上;其次,反映在對農民、農業企業家和基層干部的培訓數量上。但是,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相應人才。也就是說,需求的速度要遠遠大于供給增加的速度。首先,從農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上來看,黑龍江省農村勞動力受高等教育程度極低,而高校供應數量增加很慢,并且一些“對口”專業的學生并不會真正到農村或農業系統工作,導致實際人才供應數量很少,總量上不能適應需求。據課題組在哈爾濱市農業高校的調查,愿意去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只有40.1%;其中,農村籍大學生占整體的73%,但畢業后愿意回農村工作的大學生只有占43.2%。其次,從農村和農業系統自身人才培養來看,大部分的具有培訓和深造意愿的農民、企業家和農村干部,并沒有更多機會。據課題組調查,80%多的農民都有著繼續深造和培訓的要求,但只有不到5%的農民能得到培訓的機會。

(二)供求結構失衡

從供求結構來看,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存在著結構失衡現象,主要體現在農業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培訓資源的分配不合理、培訓內容和社會需要的不一致等方面。

1.專業和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作為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主要機構的農業高等院校,培養出的人才卻不能“適銷對路”,出現供給錯位的問題。在人才培養方面,總是受社會就業的方向的干擾,大力發展了社會熱門專業,而忽視了自身面向農業、服務農村的定位和功能。最終導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形式和實踐等都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立刻投身農村建設的需求。

2.培訓資源的分配不合理

在對農民、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業企業家進行的培訓中,由于權利義務的不對等,普通農民受培訓的機會很多都被侵占,而接受專業培訓的往往是基層干部居多、農業企業家居多,甚至,部分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培訓機會,而最終目標只是通過拿到一個學歷獲得更多出頭的機會。例如,針對東北農業大學“村村大學生”實施效果的調查結果顯示,73.4%的被訪農民居然不知道有這個計劃。可見,具有培訓意愿和真正具有經營管理才能的農民并沒有得到更好的培訓。

3.培訓內容和社會需要的不一致

農業高校及相關機構培訓農村人才的內容貧乏、方式單一。例如,許多農業高校囿于傳統教育的精英式人才培養觀,過于注重理論研究,而忽視應用研究;在對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常常開設一些與實踐要求、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的課程,培訓的“供”與“求”存在著明顯“錯位”現象。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從對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供求分析可以看出,該類人才供求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從供求總量上來看,存在著供不應求現象;從供求結構上來看,存在著專業和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培訓資源的分配不合理、培訓內容和社會需要的不一致等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以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為主要任務,以農村農民為對象,進行基層招生,培養具有農民身份的大學生;又要培養出獻身農業的“落地型”人才,使他們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和領路人,并采取措施鼓勵這些通過培訓擁有高文憑的農民畢業后回家鄉,投入家鄉建設。把農民培訓正規化,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體系,建立農村基層干部、技術骨干和重點示范戶的培訓網絡。通過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介服務等方式,開展培訓,通過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的技術創新,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業家隊伍。

(二)加強政校、校企之間的合作

應根據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具體要求,統籌利用農業高校的教育資源進行農民和農業企業家等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可包括農業實用技術、農產品營銷方式、農業企業管理等。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政府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例如,政府可以為高校提供各種政策優惠,而高校要培養農村緊缺的經濟管理人才;政府還可以引導農業高校與地方相應的企事業單位合作,為高校學生和培訓的農民提供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和實際技能培訓的基地。

(三)完善公共政策,并向農業高校傾斜

一是從經費上支持農業高校及相應的農民培訓機構的發展。要將農業高校建設納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統一規劃體系中來。設置農業高校培育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專項經費,重點進行培養。二是制定農業高校的土地征用、稅收優惠等政策。具體可借鑒美國的贈地運動,提供為農業高校贈地、進行稅收減免和特殊學員的學費減免等措施。三是制定面向農村農民招生、辦學的優惠政策。加大農業高校對落后農村地區的定向招生優惠力度,對于落后的農村地區緊缺的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要適當增加名額、減少學費征收、加大獎學金力度,以促進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

作者:余志剛 黃鳳 李翠霞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碰碰视频 | 在线播放国产麻豆 | 成人啪啪www | 日本aaaa特级毛片 | 免费看啪啪网站 | 手机看片一区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国产91在线看 | 国产精品合集久久久久青苹果 |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福利一区 | 美国大片成人性网 |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极品福利视频在线播放 | 一级片免费 |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 欧美一级毛片激情 | 国产三级香港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激情性生活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九九 | 国产欧美日 | 伊人网影院| 国产中出视频 | 深夜精品影院18以下勿进 | 国产第一页在线播放 | 一 级 黄 色 片生活片 |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片 | 国产大战女模特在线视频 | 麻豆日韩区久久综合 |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黄网址 | 在线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 | a男人的天堂久久a毛片 | α片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