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卡通片幾乎伴隨著每一個20世紀中葉以后的人,走過他們的童年成長道路。卡通片聯系著夢想與現實,在滿足了兒童奇幻冒險的想象之旅時,也常常能鼓勵兒童去發掘自己內在的潛能,克服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而追求卓越與成功。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動畫電影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觀影局面,動畫電影逐步成為大眾流行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著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電影在通俗層面上,無疑是以娛樂大眾為主要功能,即使是如此,電影的娛樂屬性也一定會受到主流文化氛圍和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動畫電影在做到“闔家觀賞”的效果之外,也具有文以載道和批判時論的功能與力道,這些文本結構都會豐富動畫電影的內容。上世紀90年代之后的動畫電影都嘗試從多元角度去結構傳統的價值。動畫電影在達到“闔家觀賞”效果之外也一定隱藏了一些傳統根深蒂固的價值。例如,美國文化研究學者H.Giroux曾經這樣批評迪斯尼影片:“Disney的影片在說故事的同時,結合了一只形態的蠱惑伎倆與純真氣氛,讓孩子們了解他們是誰,社會是什么,乃至成人環境中,建構一個玩耍的天地又是怎么回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類影片里主導的正常性與文化權威是來自于他們獨特的再現方式,但這種權威也因為廣播媒體器材所具備炫目科技、聲光特效,乃至娛樂效果、周邊商品和溫馨感人的情節等意象包裝,而得以生產并根深蒂固。”[1]H.Giroux認為《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其娛樂效果掩飾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不公,這提醒我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意識形態。
一、多元文化
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現代化”時期,西方世界的觀點幾乎成為普世的共通價值。上世紀60年代,美國西部開拓的影片,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戰斗,印第安人的形象通常是負面的。《風中奇緣》至少在表象上,重新反省了白人對印第安人的侵略。主題曲《風之彩》所呈現的影像與歌詞,也彰顯了印第安文化中,人與動物、自然界的生物循環;《阿拉丁》上映時正值第一次波灣戰爭不久,迪斯尼以回教世界《一千零一夜》最代表性的故事作為素材,也是對回教世界的友善表示。第二次波灣戰爭后,夢工廠的《辛巴達七海傳奇》,受到“9•11”的影響,一股濃厚的“去中東化”企圖昭然若揭。《花木蘭》成為迪斯尼年度最佳動畫,當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實力的事實。誠如在其海報上宣傳的那樣“從今天起,這個美麗的傳說將會傳遍全世界”。動畫片也反映了現實的國際政治經濟態勢。多元文化成為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主流趨勢。
二、性別意識
20世紀90年代,正是第三波女性主義開花結果的年代。《阿拉丁》《鐘樓怪人》,女主角的戲份都不亞于男性。《花木蘭》的主線是“勇于做自己”。《辛巴達七海傳奇》中的主人公瑪蓮娜在辛巴達一行人進入女妖峽谷時,奮勇挺身、智勇雙全地拯救了所有水手,《超人特攻隊》里面的彈力女超人,凸顯女性以柔克剛的鮮明形象,都令人印象深刻。從《小美人魚》的艾麗婭、《美女與野獸》的貝爾,還有《風中奇緣》的寶嘉康蒂公主、《鐘樓怪人》的吉卜賽女郎、《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還有《真假公主———阿娜塔西婭》的安娜塔西婭。她們幾乎都想離開成長的家庭,探索外面的世界。雖然如此,在傳統的性別意識結構下,動畫電影也無法改變刻板印象。以《辛巴達七海傳奇》為例,公主瑪蓮娜因為身為女性,所以才沒有受到女妖的誘惑,是一種很異性戀的傳統敘事;“彈力女超人”在居家生活的角色呈現出傳統的女性角色的分工。
三、多元家庭
異性戀的甜蜜家庭當然是傳統動畫片男女主角最終的歸宿,即使來自貧困家庭、父母雙亡或者家庭沖突,也會呈現男女主角剛毅的特質,到最后重建的仍是鞏固異性戀家庭的秩序。[2]《泰山》里涉及的是身份認同,母猩猩把襁褓中的“異種”視為己出,公猩猩一直對泰山的非猩猩身份表示敵意,《泰山》這里非血緣且異族的家庭組合,已經初步呈現出多元家庭的可能。《星際寶貝》Lilo與Stitch的相處,則重新界定了“家庭”的意義。沒有血緣關系可不可能發展親情?《星際寶貝》里的Lilo是一個夏威夷女孩,更是一個“麻煩鬼”,讓收養她的姊姊傷透腦筋。而來自星際的Stitch也是一個“麻煩鬼”,從夏威夷原著民到星際間的血緣、種族變異,結構了以血緣為主的異性戀家庭的傳統。不管是Lilo與Stitch,還是Lilo與Lilo大姊,都必須重新去探索家庭的意義。而姊妹間的同盟與一般母女的單親同盟,也令人耳目一新。《熊的傳說》里面三個兄弟相濡以沫,大哥是子代親職,兄弟同盟并不是新鮮事,但當老大被母熊殺死,兩位兄弟想要報仇,影片借萬物同靈的隱喻,死去的老大將三弟變成熊身,讓他體會熊的世界,而制止了仇恨,人、熊的越界,也重構了另類非血緣家庭的議題。最后從熊身重回人身的三弟,惜別了與他有血緣關系的二哥,自愿變成熊身照顧小熊。《星際寶貝》《熊的傳說》彰顯了“去血緣”親情的文本,并不是否定傳統異性戀的父母親情,而是探索未來多元家庭的可能。這當然也反映了美國社會離婚暴增,單親、非血緣父母關系日益普遍的現實。《星際寶貝》并不用異性戀婚姻、救贖的方式去拯救這些家庭,而是重構家庭概念,賦予這些家庭主體性,不能不視為一種進步。
此外,《海底總動員》呈現的是單親的父親對子女的愛,有別于歌頌傳統的母愛,父親馬林對兒子尼莫最先是以一種近乎保守的方式限制尼莫的冒險,而后又是義無反顧的萬里尋子,“婆婆媽媽”式的父愛,也體現出了迪斯尼的誠意。《星銀島》以文學名著為藍本,片中主角阿詹自幼父亡,在他的成長洗禮中,沒有任何認同的對象,聽母親訴說《金銀島》的冒險故事,依稀成為阿詹對未來的期許。
一切正如故事的情節,阿詹也踏上了星際之旅,與一群亦友亦敵的海盜們共事,尋找傳說中虎克船長藏在宇宙深處的金銀寶藏。海盜頭目本來想利用阿詹打倒艦長,控制星艦進而獨吞財寶,他在與阿詹的活動中,反而扮演了阿詹成長中所欠缺的父親的角色。迪斯尼特別賦予這位海盜頭目善良的正面形象。亦正亦邪,也說明了善惡并非二元對立。沒有血緣的惡人,在阿詹成長的過程中,也能扮演積極的角色。《星銀島》中頭目與阿詹亦父亦子,亦兄亦弟,亦敵亦友,屬于男人之間的情義,最是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