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家庭教育論文
一、福祿貝爾的教育順應自然原則
福祿貝爾的教育順應自然原則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順應大自然的普遍規律,即教育要按照兒童身體發育的基本規律來進行,不能逾越其年齡特點和身體素質進行過度或不及的培養。他指出,過分地按照人類的意志對植物進行修葺,最后不一定能達到使植物得到更好發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破壞了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所以,教育兒童更不應該像粗魯地對待植物一樣任意“修葺”,應該耐心、小心地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一點一滴地逐步教導。另一方面,福祿貝爾的教育順應自然原則是指教育要順應兒童的天性發展,不能任意妄為地按成人的意志進行塑造。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天生就具有發展的本能,教育就是要引導兒童充分、全面地發展和完善其本能。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他認為活動是兒童內部需要的外在表現,即活動是其本能發展的途徑。
二、在幼兒家庭教育中怎樣應用福祿貝爾的教育順應自然原則
(一)幼兒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應該掌握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
1.摒棄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等陳舊的教育觀念
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史一直在強調孔子“學而優則仕”的教育目的,這樣的想法早已根植在人們的心中,覺得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找一個體面的工作,而忽視了對受教育者本身能力、情感、觀念等的培養。直至今日,這樣的想法非但沒有改變,反而加入了更多錯誤的元素,認為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為人上人,要達到“光宗耀祖”的標準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并且擁有這樣觀念的人不在少數。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狹隘化、功利化,導致兒童教育的最原始階段———家庭教育就出現教育偏差現象。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根據兒童的自身特點,順應其個性發展,培養其基本生活技能、社會行為規范等。
2.把游戲融入學習和生活
游戲對兒童來說至關重要,它是兒童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時期,兒童有渴望認識世界的心理需求,而游戲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幼兒家庭教育應該順應兒童愛玩、愛游戲的心理,將游戲融入生活和教育,讓兒童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能強健兒童身體,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規則意識,還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讓兒童的體、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家庭教育應該順應兒童身體發展規律
兒童的身體發育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家長只有在充分遵循這些規律的前提下才能培養出健康聰明的孩子。我國自古就用“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來教導人們遵守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不能隨意違背。我們只能充分地認識它,從而利用它。對于幼兒教育,我們也同樣應該遵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不然也只能得到寓言里宋國農夫的結果?,F如今,社會發展快,競爭激烈,家長都懷有望子成龍的強烈期盼,于是,不惜代價地投入巨大財力物力來培養孩子,但卻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這種現象的一部分原因正是沒有順應兒童的身體發展規律。比如,幼兒4歲之前的手指小肌肉群并未得到充分發展,畫畫只能涂鴉,不能很好地掌握線條。如果這時候家長主觀地認為孩子只要參加專業繪畫訓練就一定能比別的孩子畫得更好,而不考慮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強迫孩子參加訓練,那么,孩子不僅學起來吃力,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還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信心和對畫畫的熱情,造成得不償失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應該順應兒童心理發展
1.順應兒童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心理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可以被分解為一個個小的不連貫的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人類的進化史一樣是從簡單到復雜,漸進發展,不可逾越。這就要求幼兒家庭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這種心理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并且有特色地施教。所以,家長應該細心觀察孩子,敏銳地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及時選擇相應內容,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順應兒童的心理需求
兒童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他們和成人一樣有著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比如,愛和被愛的需求、被關注的需求、自我表達的需求、成就感的需求以及活動和滿足好奇心的需求等。幼兒家庭教育應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并且要求家長能迅速地給予相應的回應。只有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能培養出健康、快樂、積極的兒童。
3.根據兒童的興趣進行教育
幼兒的注意以不隨意注意為主,注意持續時間有限。只有調動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持續。所以,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總會抱怨孩子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實施難以開展。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兒童對所學習的內容沒有興趣。所以,在幼兒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并努力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兒童的興趣得以發展本身就是一種十分不錯的教育。
作者:劉曉 谷忠玉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