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缺乏學科體系的系統性
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鋼琴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有相當一部分鋼琴教師對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沒有按照大綱要求、結合不同階段的技術問題擬定必要的解決措施。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對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有足夠的了解,技能教學隨意性較強,沒有形成完整而科學的教學體系,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二)鋼琴教學中缺少統一規范的標準化教材
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沒有選取統一的標準化教材,在教材的選擇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教學自主進行教材與參考資料的選擇,不同的院校選擇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教師對學生練習曲目的推薦上也是千差萬別。缺少規范化與標注化的教材選擇上不利于學生的交流與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教學中選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教學手段也日漸現代化,不過,在高職的鋼琴教學工作中,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并沒有得以普及與推廣,不少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活動依舊停留在口傳心授的傳統教學階段,學生的鋼琴彈奏技術與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展現與釋放,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強,音樂教學效果不明顯。由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因此教材質量對于課堂整體教學效果有著極其明顯的影響能力。目前階段,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的鋼琴教育工作中,傳統的理論和教學方法仍然居于主流地位,鋼琴練習曲從哈農到車爾尼系列的路子,奏鳴曲主要選用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甚至部分鋼琴教師往往將每一年的教學內容固定下來,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非常古老。雖然能夠降低教學工作的強度,這些教學內容同樣是經典、有學習的價值,但是如果在實際的鋼琴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為學生這一層次的內容而不加以創新和完善,顯然是遠遠不足以體現體現鋼琴作品的現發表展和鋼琴理論的完整體系的。
(四)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工作中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不少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工作沒有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總體教學目標、階段性教學計劃、課時教學目標沒有界定,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也缺少科學性與合理性,隨意性比較大,這種沒有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音樂教師對于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給予指導,在教學方面沒有定期進行教學質量考核與檢測,因此,在鋼琴教學中的技巧、藝術以及音樂素養等方面沒有明顯的進步,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五)生源質量不同造成學生鋼琴水平參差不齊
近些年,高職院校迅猛擴張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表現的更加明顯,不少考入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缺少音樂素養、文化素質不高,甚至有些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鋼琴教育,可以說鋼琴水平基本為零,而有的同學來自城市,生活水平比較高,從小接受了正規專業的訓練,具備了專業的鋼琴演奏水平,學生音樂基礎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在教學內容安排時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影響了鋼琴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提升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質量的對策分析
高職院校要提高鋼琴教學的質量,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內在情感、音樂素養、創新意識與審美情趣得以提升。
(一)改革高職院校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
傳統的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積極主動的構建大班上課、小組指導、個別輔導及個人獨立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課堂教學節奏,同樣也能夠方便其教學進度的安排。除此之外,在教師的自我完善過程中,還應充分的重視觀摩課、實踐課等新教法,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例如,在小組討論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彈奏方法、彈奏技巧有特點或者有典型缺陷的學生所彈奏的曲子進行重點講解指導,然后以此為討論的內容,組織小組進行討論。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除此之外,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也是保障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真正意義上的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鋼琴教學質量。
(二)鋼琴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充分體現這一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使整體教學目標與階段性教學目標相互吻合。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時,教師要針對教學大綱進行,把好教學質量關,同時,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的演奏技能以及操作技能得以提升。
(三)不斷提升教師自我專業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
雖然在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所培養的人才更為強調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但是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本身卻不能僅僅停留在應用型人才的層面上。課堂教學中的高職院校鋼琴教師,不僅僅需要具有完善的專業知識素養水平,同樣也必須有良好的操作和示范能力和良好的人格感染力以及必要的道德素養水平,這是言傳身教的根本前提。通過自身素養水平的提升來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是每一位鋼琴教師都必須要重點把握的問題之一。高等職業院校的鋼琴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提升自我修養和職業道德素質,為我國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做出積極的努力。同時,高職院校本身也應從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出發,為鋼琴教師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酬,并通過配套的獎懲制度落實下來,讓教師能夠安心的留在課堂中。
(四)不斷提升高職生的鋼琴素養
鋼琴演奏能夠充分體現演奏者的藝術思維,在演奏過程中要將作品形象進行完美展現,需要表演者綜合能力的形成。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鋼琴作品進行分析,通過對作品結構、風格、旋律的把握,使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與表現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與鑒賞能力得以提升,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的音樂情感表現力得以展現,綜合素養得以提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其提供具有明顯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聽覺來加強學生對節奏的把握能力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對樂曲的整體旋律和調式、和聲等基本因素要素進行深刻的理論分析,這是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整體體驗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世界著名鋼琴家約瑟夫•霍夫曼在對鋼琴技巧方面問題的回答過程中曾經重點指出:“技巧好像放在抽屜里的工具,精明的藝術家會在適當的時候,為了正確的目的從中取出他們所需的工具。”也就是說,學生綜合素養水平的提升,是其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水平得到加強的客觀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突破的純理論教學思想的局限,為音樂的“即興性”得到充分發揮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五)選用統一規范的鋼琴音樂教材
高職院校的鋼琴教材不統一、不規范,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在我國當前階段的高等職業院校中,必須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結合學生鋼琴基礎條件來規范教材體系,編寫符合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教材。第一,高職院校在進行教材的選擇上要盡可能的科學,重視教學的藝術性與技能性,合理安排鋼琴演奏技巧訓練的內容。在教材中要進行伴奏作品的安排,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第二,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還應理性的處理好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在保障基本理論教學內容得到實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實踐性內容。第三,具體的教材編寫過程中,還應有一些鋼琴伴奏譜的搭配,但是數量和難度都必須適中,不能給學生過多的壓力。最后,教學曲目的選擇也是教材編訂過程中所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應適當加入一些通俗性的、群眾性的內容,這是保障學生和社會實際之間緊密相連的客觀前提,也是加強學生學習鋼琴技巧內容熱情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在高等職業院校的鋼琴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要在教材中適當的增加鋼琴基礎能力的培養的內容。
(六)鋼琴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是比較科學的教學方式,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升教學效果。不少教師忽略個體差異性,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沒有遵從學生的個性發展規律,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的主動性都會被抑制,而且,學生不能得到個性發展與提升,只有結合學生的發展特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態,制定適合不同學生的發展目標與教學計劃,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才能夠被體現,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三、結語在本文中,針對我國當前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但并不意味著對現有教學體系的完全否定,而是應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工作加以繼承和創新,完善和改善其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認識到,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是擺在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我們應提倡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培養方向,對當前的鋼琴教學方式方法、教法教材等內容加以改革,為學生專業素養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做出積極的努力。
當然,這一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必然有一個漫長的完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在不懈努力中,為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必要的貢獻,從而使得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更加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全面需求!提升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質量,就要選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做好積極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目標明確地進行鋼琴學習,教師把音樂基礎知識以及彈奏技巧傳達給學生,學生通過刻苦努力的練習,獲得鋼琴的彈奏技巧。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下,高職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音樂技能與技巧,從而,鋼琴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得以展現。
作者:林詩斌 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