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企合作的困局
學校教育的是“學生”,企業需要的是“員工”,差距很大,頂崗實習的學生不能直接參與工作,企業認為他們要找施工員,帶學生實習應考慮報酬,而報酬多少無法確定,也就是說校企雙方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需求定位差距較大。根據我們校企合作調研提供的資料表明,由學校提供資金、場地、人力資源的校企合作,企業的愿意度為87%,由企業提供資金、場地、人力資源的愿意度為46%,從調研數據統計表明,校企合作真是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職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建筑公司缺乏合作積極性,怎樣讓學生在校所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怎樣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是我們這次調研的方向,也是我們通過調研需要破解的難題。
2校企合作模式淺析
校企合作是一種在校內實行理論學習和在企業實行頂崗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調研,我們可以將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歸納為以下幾種。
2.1學校引入企業模式
就是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的一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或前校后廠、前廠后校),在校內就可以實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這種模式既可以解決企業人員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學校實習實訓設備的缺乏,真正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但這種模式似乎更適用于培養制造業和加工業學生的職業學校,對培養具有一定管理職能學生的建筑專業類學校不太可行。
2.2訂單式合作模式
訂單式合作模式針對性強,更能突出職業技能教育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性強,就業率高,就業穩定性好。這種合作模式的不足之處就是,學校較被動,招生人數、招生時間,甚至學生的實習安排完全依賴企業的項目需要,學校缺少主動權。
3重慶合川職教中心在校企合作中的實踐
緊跟施工技術的發展趨勢,完善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更新、完善現有的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另一方面校企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同時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力度,營造建筑工程生產性及仿真實訓環境,建成配套設施完善、工位充足,集教學、“雙證制”培訓、技術服務與職業技能鑒定于一體的綜合實訓基地。
3.1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
本專業擬定了校企合作實施方案,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長效運行機制。本專業已先后與23家建筑企業簽訂示范校建設校企合作協議、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協議、校企聯合辦學協議、學生頂崗實習協議40份,為學生見習實習、教師企業實踐、掛職鍛煉提供保障。到目前為止,與重慶教育建設集團簽訂了“三點循環、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訂單培養協議,訂單培養人員40名,2014級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近256名學生已全部輸送到建筑企業進行實習鍛煉。建立了10家深度合作企業檔案,與重慶市合川區建設工程質檢所、重慶六方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共建實訓基地,合作企業數量達標率100%。新建重慶市合川區建設工程質檢所和重慶將軍建司為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制定了建筑專業部校企合作管理辦法、績效考核辦法和校企合作活動方案。
3.2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現有21個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不能完全滿足建筑專業所有學生半年以上頂崗實習的需要,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學生頂崗實習質量,新建重慶市合川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校外實訓基地,新建重慶金源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校外實訓基地,新建重慶將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慶仕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校外頂崗實習基地,簽訂共享施工設備和施工現場的協議,使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成為學生預就業、企業教師工作站的場地,滿足學生半年以上頂崗實習需求,頂崗實習學生簽約率達98%。
3.3校企合作共建“企業教師工作站”,實現專業教師技能水平質的飛躍
為滿足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們與企業共建“企業教師工作站”,促進了專業教師的企業工作實踐經驗,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安排了21名教師在“企業教師工作站”參與實踐培訓。培養了專業帶頭人2名,骨干教師9人,雙師型教師21人,制定了21份個人發展規劃,建立了21份個人檔案;參加國培3人、第二專業學習10人、在職研究生1人,開展了11次培訓,通過“企業教師工作站”這個平臺,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達到91.3%。通過1年建設,使專業教師達25人,初步建成了一支“上得講臺、下得工地”,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優秀專業教學團隊。
4總結
總之,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也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校企合作是保證重慶合川職教中心“三點循環、工學交替”得以實施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作為政府主導推動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中等職業學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學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過校企合作,推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為學生到企業實踐提供條件;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學生在校即可實現到企業的實訓實踐活動,努力開創學校示范校教育改革建設的新局面。
作者:廖薇娜 單位:重慶市合川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