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教育校企合作中所出現的問題
1.校企合作雙方認識角度不同
我國的中職教育大多實行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學校和企業共同為學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學計劃,通過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來達到培養目的。但是當前我國的中職教育校企合作發展方向出現了偏差,學校想要通過校企合作來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而企業想要通過校企合作為自己培養一些應用型人才。這種校企合作方式在實際意義上,對于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校企合作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更牢固的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只有適應了社會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
2.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企業缺乏參與積極性
機制是模式發展的基礎,只有建立一個科學的機制才能夠保證模式的健康發展。我國中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尚處于發展階段,機制的構建還很不完善。校企合作實質上并不是只有學校和企業兩個方面,政府的調控作用更為重要。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是中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現在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用于工業生產中,以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在抓緊轉型。很多中職學校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如今的校企合作有些“一廂情愿”的味道,學校積極與企業聯系開展校企合作,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就業以及教學問題,但是企業卻顯得積極性不高。這種校企合作的不協調情況,極大地影響著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
二、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現行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改革創新
1.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為校企合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國家能夠使用的調控方式越發多樣,行政、法律、經濟等都能夠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效措施。中職教育是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中堅力量,社會上對于中職教育的扭曲認識,需要政府進行積極引導與糾正: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傳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讓社會大眾認識到中職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優秀中職院校的宣傳,在社會觀念上以“學力”取代“學歷”。政府出臺相應的法律與支持政策,為校企合作增加新的動力,特別是對企業實行一些優惠政策,讓企業能夠從校企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2.企業是校企合作的關鍵
企業是中職教育校企合作的主力,是中職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建立“實訓基地”是企業和學校二者實現“共贏”的方式之一,但是切不可流于形式,要利用學校的教師資源以及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的整個“實訓”過程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與監督,為培養更多的企業“第一線”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企業要為“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學校教師可以利用企業的條件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同時,由于學校教師普遍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所以對于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有著一定的幫助。
3.學校應該為校企合作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專業性、應用性,所以在專業設置上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專業設置。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的需求,讓企業能夠從校企合作中感受到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長期與企業保持溝通,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調整學校相應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及方式,讓企業能夠感受到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能夠直接應用于“生產一線”。學校要經常請企業負責人或者專家來學校給學生作報告,讓學生了解不同企業的實際涉及內容、近幾年企業的發展方向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真實了解到自己感興趣企業的實際情況,以便于確定自身將來的學習目標以及發展方向。教學計劃的制定一定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不能夠單一的制定學生實訓內容,以免出現計劃與實際的脫節。學校和企業可以組織人員共同構建一個“校企合作”負責小組,通過實時溝通協商與研究,保證校企合作能夠長期有效的發展下去,是學校和企業實現“共贏”的關鍵措施。
三、總結
中職教育相較于其他教育形式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完善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構建長期有效的發展機制,是當前中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企業、學校三方面同心協力,這才是校企合作模式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的關鍵。
作者:屈波 朱珂 單位:重慶市龍門浩職業中學校 重慶視美動畫藝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