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語文論文
第一篇
一、問題探討式教學的特點
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借助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時,學生學會怎樣處理問題,這種處理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探究意識,這也是問題探討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需要結合學生的一些生活體驗與對生活的觀察,如果學生缺乏閱歷,對平時的事物不加以思考,可能就無法閱讀,教師在教會學生閱讀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注意培養思維習慣,面對深層次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進行深入思考。對閱讀作品進行分析與理解,需要從作品的思想內容出發,讀懂文字,領悟道理,教師需要在探究式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思考理解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地理解一兩篇文章,了解學習之道,獲取真正的教學途徑,才能形成正確的教學觀點,培養探究思維能力。
二、問題探討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在質疑氛圍中精心設置問題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極力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求真的熱情,這是一種平等、民主的氛圍,學生享有充分的閱讀思考時間,享受提問的喜悅。問題探討式的教學所設計的教學問題必須要精心,問題設置含有一定難度,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探索熱情,問題設置有輕重之分,由繁到簡、由易到難,每一個問題都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的中心環節,問題之間的前后聯系緊密,層層推進,問題的設置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考慮到學生的智力水平,散點式問題與主干式問題相互補充,從整體處推動學生理解的深入,散點式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時很有必要,能對課文進行補充,讓學生進行探討式學習,啟發學生思考,擴充課文深度。
(二)采用有效的指導方法
設計的問題要精妙,問題的設計也有巧妙的套路,尋求價值大的問題,從學生指導處入手,學會精思巧問,這種精思巧問能夠抓住文章的重點,抓住文章的矛盾處,巧妙分析文章的中心環節,對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句進行剖析,對優美的詞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傳達見解。教師做好示范性的指導,向學生展示提問的過程,讓學生的知識得以內化,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教學實踐
《雷雨》第二幕中的兩場戲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了解人物性格,在深入剖析人物感情的過程中探討正確的愛情觀。教師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挖掘,可以將學生學習內容劃分為三個問題:周樸園是否對魯侍萍動有真情,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你認為別人對周樸園冷酷、虛偽的性格評價準確么?在周魯的矛盾沖突中,各自展現了兩人怎樣的性格?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依據文章內容,從文章本身出發,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所了解,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愛情觀,在同學相互交流的基礎上,促進師生交流,增強課堂討論環節,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促使學生的思路逐漸清晰。具體的教學步驟可以分為下面幾個環節,提供資料、閱讀鑒賞、課堂交流,課堂交流是思維碰撞火花的過程,在討論交流中,學生得以進一步思考,提高對學習的認識性,深入了解文章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四、結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采用問題探討式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習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領悟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吳紅霞 單位:南通市如東縣豐利中學
第二篇
一、重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面對當前的現狀,教師更加要意識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從高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通過泛讀或者精讀的方式,能夠讀出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想感情我們可以看出,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一篇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訓練自己對語言組織的語感。不同的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程度和想法也不一樣,學生需要在廣泛的閱讀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來提高閱讀水平。學生也可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自身的知識面鍛煉自身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告訴學生寫作的前提就是要廣泛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為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沒有充分的閱讀,學生寫出的文章會空洞,缺少流暢的語句,缺少寫作的真實性。高中生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學習的能力。
二、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在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今天,依據前面的認識,高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首先,明確高中語文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教師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真實的語境或模擬的半真實的語境才能使學生觸景生情,有表達思想的欲望。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應設計出學生樂于參加,勇于表現的課堂活動,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活動應難度適中,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應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其中,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能有所收獲。而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在回答問題時都是個別優秀的學生的現象;在小組討論中,讓大多數學生參與,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團體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有部分學生展示個人成果;在角色扮演辯論等活動中,教師以觀眾的角色,觀看著和引導著學生的表演。這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習氣氛更加濃厚,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難點和重點,優化課堂結構,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巧妙地利用教材,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在語文閱讀過程中的興趣,在發揮教師主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教學。教師應注意課外閱讀的選材,在課文教學之后可以布置學生讀一定數量的課外閱讀作品等等,既有益于提高閱讀能力,又要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理論鋪天蓋地,可謂是層出不窮。可是它們真正的價值卻是參差不齊的。當下學習是時代主流,每天都有知識在出現和發展,教師們也通過各種方式學習著先進的教學理論。通過教學理論的學習,教師每天也在增長知識,在學習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反思,通過總結,將知識轉化為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引導和教育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使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更加完善。在茫茫的教學理論中,要求教育者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尋找適合自己的給養。
最后,筆者認為要想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教師應該要善于創建一個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課堂,要讓課堂活起來。這就對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提出挑戰。語文教學與其他任何教學都不同,語文教學有著深遠的教學背景。正是這種狀況,新的語文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發生激烈的碰撞。而語文教師的職業素養決定著語文教育的質量。無論時代任何變化,教學質量是每個語文教師的最終追求。教學質量的好壞也體現語文教師的職業素養。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他沒有正確的認知與思考支撐,沒有獨立的審視精神,沒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他就很容易在世俗的浪潮中湮沒自我。所以教師自身不僅要用更加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還要從閱讀過的經典的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著作中做出一定的理性思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將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發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忘我地投入課堂活動時動起來,這樣課堂才能迸發出生命的活力。一堂課的活動既要靈活多變,又要活而有序。一要合理分配每個活動的時間,隨機調控課堂節奏;二要考慮每個活動的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針對這些情況制訂有效措施。
三、結束語
總之,培養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教學要把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把精讀和泛讀結合。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表現的絕不僅僅是教學方法,而是表現自身的職業素養。傳統教學只是要求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并不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學會去感知。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才有未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指導,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的具體方法和技巧,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盛宏偉 單位:射陽縣陳洋中學
第三篇
一、高中語文有效閱讀的概念及研究內容
“有效閱讀”是指用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取得盡可能多的閱讀成果。其有效性主要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即閱讀活動的結果與預期閱讀的目標相符合,單位時間達到最多的有效閱讀量,閱讀活動的價值能夠得以實現。“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樹立以后,根據既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技術,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教學方案。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也就是說制定的教學方法要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并且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運用語文教學的手段,遵循閱讀的一般規律,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主動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的策略來主動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培養閱讀能力。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需要研究的內容有很多,從宏觀角度出發,歸納了“五步閱讀法”,即通過初讀了解所要閱讀文章的背景資料,之后進行通讀,梳理文章的思路,再通過解讀重點的語句,分析語境,實現詞語的積累,培養分析句子的能力,達到評價文章的內容與鑒賞藝術手法的要求,最后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從閱讀思路角度出發,能夠梳理思維路徑。從閱讀教學角度出發,能夠形成文體教學序列。
二、實現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高中生積累閱讀知識
要實現高中生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做好積累工作,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的飛躍。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積累,每天睡前的一篇小故事,小感悟,每個詞的運用掌握,只要長時間的堅持累積,一定可以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
(二)探索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
《高中語文新課標》一書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體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書本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是思想的碰撞。所以,有效的閱讀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要改變以往的以課本為中心的觀念,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重視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自身的閱讀過程與閱讀體驗。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學生的群言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讓學生走進作品,與人物開展心靈對話。這樣,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就會變得充滿活力和想象,從而發揮學生的個性,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
(三)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實現有效閱讀的重要保證,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拓寬思路,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教師可以引進多媒體、借助錄像等手段,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要針對難點、重點,設置不同程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作答,從而獲得成功的機會,建立自信心,激起學習語文、進行閱讀的興趣。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交流過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對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然后派出代表回答問題,最后引起全班的討論。這樣做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夠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的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高中生的閱讀語感
閱讀語感是一種閱讀能力,是建立在語言材料的積累和一定閱讀訓練、閱讀實踐基礎上的素質。其次,它建立在閱讀知識、閱讀方法、閱讀趣味綜合能力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閱讀知識豐富了,能夠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才能產生好的閱讀語感。實際上,閱讀知識、閱讀方法、閱讀趣味都應該是在語言積累和閱讀實踐中培養獲得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學生的閱讀積累,注重專業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只有閱讀語感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才能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
作者:何昌鋒 單位:陜西省周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