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會實踐論文
一、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化的意義
1.內化價值觀念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述說“認識”與“實踐”關系時指出,人的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客體的反映,其發生、發展和檢驗的基礎是社會實踐。這也是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理論基礎。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化有助于醫學生在樹立和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認真踐行“人道、博愛、奉獻”的醫學精神。
2.掌握生活技能
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謀生能力,即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技能、心理結構的能力,心態上能夠獨立承受各種壓力、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生活的能力等。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社會化能幫助醫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社會化進程與當前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引導醫學生成長、成才,成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醫藥人才。
二、社會視角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仍面臨許多問題。從社會視角看,社會環境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社會氛圍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就目前國內形勢看,全社會的支持力度不夠,全社會共同支持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局面尚未形成,這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化的進程。其具體表現在政府導向作用不強,地方及單位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接納程度不高。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穩定性;基地建設力度不足,沒有形成完善的基地建設機制,或者是已掛牌的實踐基地建設不穩定,甚至處于名存實亡的尷尬狀態。經費投入不足,活動資金緊張;部分高校還沒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沒有專項經費支持,或者是可用于社會實踐的經費投入有限,只支持少部分“重點隊伍”;大多數社會實踐隊伍只能自籌經費或自主尋求社會贊助,但社會企業商家和社會團隊予以扶持的力度并不大。
三、搭建“醫學院-附屬醫院-實踐基地-企業商家”四位一體社會實踐架構深化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化
1.以“醫學院”為主體
主體,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學上是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在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中,醫學院作為主體,就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服務學生素質教育、就業創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我國現行的醫學生培養模式,在經過2?5~3?0年的系統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后,通常在大學第3?5~4?0年就開始進入臨床實踐教學階段。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有助于自身培養社會角色,增強臨床服務意識,提高臨床服務能力,為醫學生從醫學基礎課程向臨床專業課程過渡、從醫學理論學習向醫學臨床實習過渡作鋪墊。醫學院要正確認識社會實踐教育對醫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規范科學的管理機制、配置專業的導師隊伍、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制定相關的激勵制度,大力引導、扶持醫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以“附屬醫院”為后盾
附屬醫院是醫學院教學育人的強硬后盾。醫學院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好附屬醫院的資源。在人力資源上,附屬醫院可選派專業臨床醫生跟隨醫學生社會實踐隊伍下鄉開展義診、義教、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大大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服務質量和社會效應;在知識技能上,醫學院可借附屬醫院的平臺邀請優秀臨床導師為學生開展臨床技能培訓課程或組織學生前往醫院參加見習實習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從而全面提升實踐隊伍的綜合臨床服務能力;在科技研究上,附屬醫院醫生可指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開展醫學相關的課題調研,并提供課題相關的理論和技術支持,進一步提高醫學生的科研創新水平;在財力物力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附屬醫院可向醫學生社會實踐隊伍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或者是藥物、醫療用品等物資支持,好保證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3.以“實踐基地”為載體
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一個保證雙向多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和進一步深入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作為一個固定的場所,可以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實踐地點、作息地點、活動資源、宣傳平臺和其他便利條件,從而有力地提升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化的程度。同時大學生可以通過在實踐基地的平臺上更好地了解服務需求、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形式,努力構建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而醫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更是可以通過實踐基地這個窗口,深入了解社會醫療衛生環境的現況和發展趨勢,形成了對社會整個醫療衛生環境的初步認識。并且可以透過目前社會醫療衛生環境的現象,發現存在的問題,開展相應的分析研究工作,為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調研數據或者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和方案,以此提高醫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的能力。
4.以“企業商家”為佐佑
鑒于高校用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經費投入有限,為了保證社會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我們有必要尋求社會企業商家或社會團體的輔助和支持,這就是常說的“拉贊助”。贊助的實質是雙方資源或利益的交換與合作。一項成功的贊助必須是雙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的資源重新配置的深層次合作。所以,醫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尋求社會企業商家贊助時,要始終貫穿“雙贏”原則,找到社會實踐教育的社會需求與企業商家的市場經濟下的利益追求之間切合點,逐步形成雙方的利益機制,使得企業商家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才能達到教育與利益的雙贏。當然,贊助方式既包括現金贊助,也包括現金等價物贊助。現金等價物是指贊助商以提供產品、服務、技術和人力資源的方式為活動做貢獻。醫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尋求社會企業商家時,可以考慮定位在藥企、醫療器械公司、醫療用品公司或者是養生保健等行業。這樣,拉贊助的成功率高,雙方合作關系可長久維持,社會實踐社會化進程可穩中求進。
四、總結
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社會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學生本人協調統一來共同完成。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社會化,只有將醫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置身于社會大環境中,充分利用和整合一切社會力量,搭建“醫學院-附屬醫院-實踐基地-商家企業”四位一體社會實踐架構,才能建立起與時發表展節拍相一致的實踐教育的社會化模式,才能取得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楊敏 譚健成 林琳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