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留守兒童論文
一、抓住閃光點,解開心結
留守兒童身上確實有很多毛病,但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他們的發光點。班上有個學生謝某,這個學期從父母工作的廣東回到我們學校讀書,成了一名留守兒童。由于環境的變化,再加上沒有父母的管束,一段時間后,該生由剛回來的活潑開朗變了一個樣,情緒暴躁,愛發脾氣,甚至違反學校紀律。一次下自修后,他向我請假說要回家,我沒有批準,他就硬從校門口擠了出去。晚睡時,我查夜沒有看到他,問其他同學,大家也說沒有見到他。然后我到保安室得到證實他出去了,就馬上打電話到他家,才知道他已安全回到家并睡覺了,所以我沒有讓他奶奶叫醒他。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況,在他家,在他奶奶和我面前,他跟我說了要回家的原因:由于從來沒有在校住宿過,他不習慣學校的集體生活,而且家里就他奶奶和幾個弟妹,他不放心,所以他想回家睡。聽了以后,我首先肯定了他想照顧奶奶的孝心,同時也跟他說明了學校的制度。他奶奶也叫他不用擔心,并跟他說,做一個守紀的學生,把學習搞好,就是對家人、對自己最好的負責……從這以后,他有什么問題都會跟我溝通,而且還發揮他的專長,成了我們班的體育委員。我也常動員其他同學到他家,幫他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曾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要讓學生感受到愛,首先要讓學生會愛人———愛父母、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現在的孩子,把長輩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把父母的妥協當作愛的標準,大人們稍有不隨自己的意,就亂發脾氣。特別是留守兒童,覺得父母外出打工虧欠了自己,因此總是對父母提這樣那樣無理的要求,而沒有想過父母的辛勞付出,都是為了自己。因此,我常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在課前讀感恩故事。例如,讓學生看《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我發現兩個小時的晚會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很多學生都是眼含熱淚看完晚會的。一個父親在外打工的學生后來說:“以前我認為我爸爸到外面去打工,是因為不愿意在家種地,不愿意管我們兄弟姐妹,所以爸爸每次打電話回來,我都不接。現在我知道了爸爸在外面辛苦地工作,都是為了我們,以后爸爸打電話回來,我一定要接聽,并且我要對爸爸說‘爸爸,您辛苦了’……”一個學生寫到“看了高雨欣的事跡,我羞愧得無地自容。我不僅不理解父母的不易,還經常頂撞父母,當父母教我要孝順爺爺奶奶時,我總是說,你們為什么不在家照顧他們?從今往后,我一定要多向高雨欣學習,多理解父母,孝敬爺爺奶奶,讓爸爸媽媽放心。”讓學生學會愛人,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學生幫自己做了事,哪怕是幫你撿起書本,幫你拿教具,都要及時的說聲謝謝,讓感恩的種子在學生的心里發芽,讓感恩的花朵在學生的行動中綻放。
三、細致入微,解決后顧之憂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打工,學校的很多事情又必須要父母處理,所以我經常主動聯系他們的父母,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告訴他們,并時時提醒他們,不管再忙也應該抽空和孩子打打電話,聽聽孩子的心里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在身邊。學生申請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時,需要戶主的身份證復印件,留守兒童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我跟家長聯系,讓他們把身份證復印件發送到我的郵箱,并幫大家打印出來。雖然是舉手之勞,卻解決了父母和孩子的難題,雖然是小事,卻在行動上感動了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重視、對他們的關愛。留守孩子在學習上更認真、更努力了,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感謝父母對他們的疼愛,感謝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如果把愛比作陽光、雨露,那么留守兒童就是幼苗。在成長的過程中,愛不能缺失,更不能錯位!因為愛,是構建留守兒童心靈大廈的重要材料。只有用愛,才能構建起留守兒童心靈的大廈!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田;用熱情的火去點亮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燈,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收獲希望。愿留守兒童的天更藍、水更清,明天更輝煌!
作者:黎代昌 單位: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尚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