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進教學模式環節
該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實施應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小組內部討論。在教師選定英語作文題目與要求后,學習小組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首先熟悉作文要求,對作文內容進行初步把握,然后在小組中以個人理解為根據進行討論交流,在溝通中豐富寫作思維,并且對陌生詞匯與詞組等進行查漏補缺。
第二,全班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每個小組討論的內容與狀況。小組討論結束后,挑選有代表性的小組在班級中廣泛地進行討論,通過對討論結果的評價指出作文在寫作中的主要方向和要點。
第三,學生獨立寫作。在小組和班級討論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討論結果及其對自身的啟發,按照寫作要求,并結合自身思路進行作文創作。如果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或者與同學討論解決。
第四,完成作文后相互批閱。在相互批閱的環節中,可以讓小組與小組交換作文來批閱,也可以是在小組中成員之間相互批閱。在批閱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尋找問題、提出問題,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表達出來,對批閱的作文中有瑕疵的語句提出修改意見,對在內容上的缺乏進行補充,將作文中的亮點詞組與句子標注并記錄下來。
第五,修改作文。在相互批閱之后,學生應當根據他人對自己作文提出的修改意見再次對作文進行完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是盲目地依照他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學生需要在修改時辯證地看待他人的修改意見,應當再次審視作文全文,對于有疑問的修改意見進行討論或者咨詢教師。
第六,教師點評。在以上環節完成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對本次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對本次作文的要點與重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分析
通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對小組成員的學習進行指導,并且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英語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小組中每個組員都能夠參與到小組討論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即使教師未能及時地給予學生幫助與指導,小組組員也能夠在小組討論中得到鍛煉,提高自身人際交流能力,學會相互信任,積極溝通。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作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促進作用,但是該模式需要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保證學生的參與性,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作者:馬廣輝 單位: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