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教學內容信息化
例如,在學習“齊魯大地——山東省”一課時,要求學生通過網上搜集資料,設計一個專題,介紹一下山東省的旅游景點。結果,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不但搜集整理出了本省的旅游景點,而且搜集整理了其他一些省和地區的風景名勝,并進行比較。這樣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訓練,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關鍵是能幫助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與有關的其他知識鏈接起來,獲得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認識走向深入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幫助學生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要實現這一目標,單靠課堂教學中的教材學習是不夠的,關鍵是在書本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走向深入,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并有所創新。例如,環境問題是一個重點和熱點。在學習“巴西”一課時,面對砍伐熱帶雨林的現象,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封電子郵件發給世界環保署。此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本學習要點,而且能促使學生在寫電子郵件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對保護環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結果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通過了解和調查當地的環境問題,把教材中的理論與現實中的問題結合起來,寫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和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學生的認識就不是局限于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了,而是眼光看得更遠,認識更深刻了。
二、教學方式信息化
教學方式信息化,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把一些抽象的知識用直觀形象的方式體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直觀演示式教學方式所謂直觀演示式教學模式,就是指教師事先利用信息技術,把教學內容制成課件,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播放,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美國”一課時,把美國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經濟、主要城市等制作成課件,上課時在適當時間演示給學生看。此種教學內容需要探究的成分較少,利用信息技術主要是避免教師乏味地講解和學生機械地記憶,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快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效率。對于一些抽象的內容,教師的講解往往事倍功半,而信息技術的作用卻非常明顯,如地球的運動、四季的變化、火山噴發等,借助課件可以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學習“海陸變遷”這一課時,用動畫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看到火山噴發的整個過程,包括火山將要噴發前地殼的變化、熔巖的運動,噴發后熔巖的流動情況、火山灰的情況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深刻理解課本內容。主體參與式教學方式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要求給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當中,就是要改變那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地球公轉運動”這一節課時,用多媒體課件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等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課件中的內容自主學習,如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太陽直射點的周年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遇到問題,學生不僅能與同學進行交流,也可以與教師進行探討。這種學習環境,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關系平等融洽,心情舒暢,因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迸發。探究式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也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主要呈現方式是通過以問題的形式展現書本知識,促進學生去探究。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結合學習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如在學習“西亞”時,筆者用有關西亞戰爭的課件導入新課,讓學生對西亞有個整體了解,然后提出諸如為什么近50年來西亞戰火不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在學習石油輸出路線時,筆者給學生補充了蘇伊士運河的資料,讓學生去探究為什么輸往西歐和美國的石油大多數走非洲好望角,而不走“紅海-蘇伊士運河”這條近路。這種與地理學習內容相關的探究性資料在網絡上是非常豐富的。又如我國為什么要建三峽工程?為什么要實行“南水北調”?“南水北調”為什么要首先從東線開始?載人飛船為什么從太原或西昌發射?為什么要選擇在內蒙古著陸?等等,這些問題不但能讓學生開擴眼界,掌握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逐步養成探究的習慣。自主式學習方式自主式學習,就是讓學生直接運用網絡自己學習。如在學習“中國的民族”時,可以讓學生從網絡上查詢各個民族的服裝、民族風情以及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等,從而加深對少數民族的理解。此外,這種學習方式還有利于學生自主掌握和分配學習時間,例如耽誤了功課的學生可以從微機中調出要查詢的教師教案進行“補課”等。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應用于地理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其優勢是明顯的,在應用過程中應正確把握好應用的時機,不斷總結、改進和提高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對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郭培磊 陳捷靚 單位:沾化縣下洼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