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L教學模式的特點
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式學習”或“問題導向學習”的自主學習模式。它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涉及小組討論、文獻資料查詢、媒體幻燈制作、讀書報告書寫等個多環節,旨在使學習者構建起扎實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培養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模式將大班同學分成多個5~7人的小組,以一個案例分析為中心,歷經“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這五階段。同學們圍繞案例的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并就這些問題去查閱書籍,經過整理獲得答案后,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進而對仍存在質疑的問題尋求指導老師的解答。對于同學們來說以討論的形式代替原有的“滿堂灌”形式,學習氛圍輕松、愉悅,能夠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專注地聽取他人觀點。且在討論過程中,課程的相關問題也可以當場暴露出來,可以及時的給與調整和糾正使其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如此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案例總結與答疑過程,還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查閱資料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協作的能力。而且由于各學科的界限被模糊,同學們需要整合所學的所有知識,加強了本身邏輯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及批判性的思維,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PBL教學模式的缺陷
1、學生方面
在美國必須是本科畢業且成績優異的學生才能繼續攻讀醫學學士。因此,從思想及思維方式來說,西方醫學生更加成熟,且醫學院校更為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教學方法更加自由。我國的醫學生從啟蒙到高中都是接受“填鴨式”教學法,傳統教育根深蒂固,基本沒有獨立學習思考的概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薄弱。而PBL教學模式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要求學生課前圍繞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并查閱資料,這就意味著前期準備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大于課堂時間,且對學生的溝通技能、信息管理查閱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生及8年制本碩博連讀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可能較適合采取PBL教學,而本科生及7年制學生對于該模式的適應性受限,還有待認真商榷和研究。
2、教師方面
在教學方式方面,PBL教學法中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學生交流過程的指導者與參與者,形成了一種參與促進與合作型的教學模式。在綜合能力方面,PBL教學法對老師的教學技能和課堂組織駕馭能力的要求較高,僅有某一學科的知識結構遠遠不夠,還需要有相關學科的扎實基礎,并且還要有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組織領導能力,在討論時能調節課堂氣氛,控制課堂節奏,適時地給與引導,寓教于樂。在編寫教案時,要熟悉教學大綱,精選臨床病例,根據學生特點及學科要求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在教師數量方面,PBL教學是小組教學,每組需配備1名導師,對老師的需求量大。但近年來我國醫學類院校不斷擴招而教師隊伍的擴增卻并不明顯,本身就已供不應求,在此基礎上,無法抽出師資力量來滿足PBL教學。
3、評價體系方面
PBL教學模式在我國是一項新興的教育改革,目前國內醫學教育體系中還沒有評價醫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及協作溝通能力等的標準和體系,而合適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容忽視的導向作用,如果沒有相匹配的評價手段,不僅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學習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眾所周知,醫學生的學業相當繁重,同學們在參加教學的同時還要忙于備考,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們的負擔,與應用此教學的最初期望相差甚遠。3.4硬件環境PBL教學法的正常開展還需要大量的文獻數據庫,豐富的圖書館藏書,合適的教材以及先進的教學器具等雄厚的教學資源,這都需要醫學院校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大多數院校均不具備這些硬件,這使其在我國的發展遇到了難題。
三、中國式PBL教學法的探索
雖然PBL教學模式都尚有很多難題急需攻破,但各院校的研究表明PBL教學在學生中間仍受到廣泛好評,取得的效果也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此PBL醫學教育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為了使PBL教學法在我國充分發揮其優勢,很多院校已經開始探索中國式PBL教學模式。2000年5月,我國各主要醫學院校的校長或負責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加了《醫學教育改革•香港的經驗》研討會,學習了香港PBL教學的經驗。北京大學醫學部從2004年開始PBL醫學教育模式的試驗和改革。在基礎教學階段,以傳統教學為主,PBL教學為輔,既能為學生構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又能培養學生知識整合與遷移的能力。在臨床實踐階段,以PBL教學為主,傳統教學為輔,旨在培養學生精湛的臨床技能和批判性的綜合思維。目前,還有其他幾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如PBL+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PBL+EBM(Evidence-Based?Medicine,循證醫學)教學模式以及學科整合型PBL教學模式等。除了以上將各學科優秀之處結合起來的改革方法之外,還有一種不改變PBL本身框架而是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分級的改革方法。依照學生能力的不同分為三種水平,并為其編寫不同深度的問題及學習內容。低年級學生為初級水平,以模擬標準病人(StandardPatient,SP)進行學習,然后隨著年級和知識的提高逐漸轉為中級和高級水平,并用真實病人(RealPatient,RP)進行學習。總而言之,一種教學方法的推廣都是需要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與改進。尤其是我國與西方的教學方法、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這注定了PBL教學法在我國難以推廣。但是,國內外許多實踐證實PBL是補充傳統醫學教育不足、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對于醫學教學改革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只要通過不斷地實踐、總結、改進總會找到更為科學高效,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PBL教學法”。
作者:張麗雪 許紅 胡紅云 高玉青 于娟 周瑾 單位:安徽霍邱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