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基礎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彭興群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中等職業學校在培養未來的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能型人才時,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中職學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雖然中職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開設了多年,但一直處于教學改革探索中。本人將活動理論引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取、加工、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活動理論概述
活動理論(ActivityTheory)是研究在特定社會文化歷史背景下人的行為活動的理論。其基本思想是:人類行為活動是人與社會形成社會和物理環境的事物以及社會和物理環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間的雙向交互過程?;顒酉到y(Engestr?m,1987)包括三個核心成份(主體、團體和客體)和三個次要成份(工具、規則和分工)。主體是活動的執行者??腕w是主體意圖影響或改變的東西,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文化屬性,客體的變化帶來的是某種結果,蘊含著某種目標。團體是指活動主體所在的群體。很多情況下,活動是在團體背景下發生的。工具是人類活動的媒介,包括具體的工具和抽象的工具。規則是指社會方面的法律、標準、規范、政策、策略、倫理道德、文化傳統以及個體方面的價值觀、信仰等等,是活動主體與團體之間的聯系紐帶。在將客體轉換為某種結果的過程中,需要界定團體中的不同成員在達到目標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這就是分工。分工將團體與客體聯系起來,實際上體現了團體內部為完成某種任務而采取的組織管理策略。
活動理論將人認識的起點、心理的發展放在活動上,認為心理發展起源于主體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上,無論人的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基于活動理論的教學設計的基本含義是:將教學系統看作是學習活動的序列,包括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而將學習活動任務分為知識建構的任務和能力生成的任務兩類;充分考慮學習活動的社會文化屬性。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XP+Of-fice2003)教材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經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本教材以WindowsXP為操作系統平臺,以Office2003為辦公軟件安排內容,強調實用性和操作性,以任務實例為主體,以相關知識介紹為輔助組織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知識和能力。本教材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為各知識點設計的任務之間是沒有聯系的,是單獨的,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整合。因此教師如何設計學習任務,通過何種方式將這些學習任務聯系成一個整體,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必須考慮的。
活動理論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活動理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就必須首先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本人將活動理論引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取、加工、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基本步驟。首先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活動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它們分別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客體、工具和活動規則要素?;顒又黧w(學生)分析:主要是針對學習者已有知識和技能、學習風格和個性特征等進行分析?;顒涌腕w(學習任務內容)分析:主要是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進行分析。即教師需要知道學生不知道什么,知道了什么,并為學習活動任務的設計提供依據。活動工具分析:根據學習目標和活動任務進行工具選擇。除了硬件設備的支持外,還需分析活動中涉及到的其它學習資源和支持性軟件,包含同步或異步交流工具等。活動規則分析:活動規則是指在活動過程中,活動主體要遵守的約定。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活動展開后,以活動規則為準繩,積極參與,自我約束,自我糾正,確?;顒拥捻樌_展和完成。此外,還要根據活動內容和自身實際,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和可能影響活動正常進行的其他因素,來作為教學設計的依據。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設計最關鍵的是活動任務的設計。任務確定后,才能展開支持活動任務的設計。比如學習環境,包括學習資源和工具等人工制品;活動規則和評價標準的擬訂,以及在活動中的小組協作壯務分配等。最后設計教學課件(包括電子教案)或制作演示作品(示例作品)。學習活動的實施與評價。
在活動展開過程中,可能會有些新情況,甚至會出現突發事件。因此教師應做充分準備,應對意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利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具體應用。文字處理軟件應用———Word2003“圖文表混合排版”教學活動設計。本教學內容選自于由周南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XP+Office2003)教材。教學過程是在電子教室中進行的,以保證教學需要的網絡環境和投影儀等設施的使用。教學活動設計分析。“圖文表混合排版”是Word的一個特色功能,也是Word2003軟件的一個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簡單地介紹了在文檔中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剪貼畫和圖表等對象和相應格式的設置方法,并給出了一個制作班級板報的例子。為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對于這些知識點,我應用任務驅動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將各種知識點融入到日常生活學習的具體應用中,以提高學生運用Word2003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活動流程圖。開始,欣賞Word作品(名片、賀卡、電子版報、宣傳海報、書籍封面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引入問題:這些作品我們能不能自己做出來?學生討論所需的知識(已知的知識點和未知知識點);點題“Word2003圖文表混合排版”應用;任務布置:提出學習任務和要求;點題:PPT展示四個任務,要求每組自選一個任務完成;小組協作:討論并確定任務,組內成員分工;小組協作:組員根據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務;學習成果展示;每組派一員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并進行闡述,教師和學生一起為每組作品打分;教師和組長為小組成員打分;教師收集作品和學生的學習評價結果;教師點評總結,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