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要盡自己所能為學生不斷創造條件和機會,設計開放性的教學情景和問題,允許學生對某個地理問題或觀點進行爭辯和發表不同見解,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表達,創造性的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在開放式的地理課程中誘發出學生的創新思維與靈感,從而為創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可能。實踐表明,開放的地理課程利于誘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如:學生撰寫的《千山旅游區的建設與保護》、《烈士山公園的環境治理》等小論文就是在開放的地理課堂上激發出的創新靈感,無不閃爍著創新意識的火花。
二、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
眾多實踐表明: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對于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是條非常有效之途徑。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以其形象、生動,化靜為動的優勢,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形成具體化、形象化。為此,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將地理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利用直觀的圖象演示來深化地理事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空間思維。
通過為學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豐富多彩的表象,再將眾多的表象經過思維加工而想象成另一種新的形象,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有機整合,即有利于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此外,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有機整合,可以幫助地理教學及時完成地理信息的反饋、調控與交流,學生通過信息的收集、畫面的刺激激發想象力,通過“直觀—抽象—能力”的認知過程,進一步形成創新思維,形成創新意識、科研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加強合作與探究,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地理教學中,要想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則必須伴隨著喜悅與感動的合作與探究發現過程,或是伴隨著驚異的問題解決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機會。合作學習由于采用的是異質分組方式,即便在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知識面寬度都不一致的情況下,在學習的過程中,仍可以通過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啟發、相互討論,將另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視角,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從而使一個知識不斷生成、不斷建構、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合作與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形成創新思維的能力。
如:講授《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圍繞“聚落的發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現”和“為什么在聚落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有特色的傳統聚落和民居”兩個問題在小組內展開合作與探究。同學們既可以根據各自的所見所聞發表自己對聚落發展的看法,更加要對聚落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處理好發展與保護有文化特色的聚落建筑之間的關系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實踐表明:這種合作與探究,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更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這樣的合作探究,不僅讓學生印象深刻,把自己當成了學習的主人,更為發揮學生創造性地理思維提供了可能。
四、總結
總之,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地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地理課堂通過調動學生求知欲,啟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從而使學生形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作者:季立偉 單位:鞍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