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語文的教育功能,塑造孩子們
的健康人格從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為了祖國的奮不顧身,死而后已,死而無憾,以自己柔弱的身軀做出了驚人的壯舉。像岳飛、文天祥、陸游、《馮宛貞》率眾痛擊英法聯軍,激起民族萬丈豪情、董存瑞高舉炸藥包炸點敵人的碉堡、黃繼光、邱少云、王成,雷鋒,新時代的雷鋒郭明義、林秀貞都洋溢著濃郁的愛國情……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對一些好人好事,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的文章很多,如《七根火柴》中的對無名英雄贊美和弘揚,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湖邊為問山多少?每個峰頭住一年,是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贊美,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很有益處,這些知識的學習效果不是我們教師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做到的,可以叫我們的孩子們正確的方向,把握好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去探求生命的價值意義重大。文學是人學,文風所能表達的就是作家或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我們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格榜樣。例如講魯迅的文章時學到的是棄醫從文用有力的文學武器,怒其不爭,哀其不奮,拯救自己的國家,有著堅貞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主義之情。把這些榜樣,不是的灌輸到孩子們的心中,就會產生很大的正能量,作為孩子們的楷模,對孩子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多有裨益。
二、借助審美教育功能,陶冶孩子們的情操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對孩子們健康品德形成的最佳方法,審美功能是外界的食物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非智力因素的東西。這些非智力因素有著智力因素沒有的教育功能。對世界的審美觀是每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和德行,應該是積極的。我們課本上有很多這樣的優秀的好的文學作品,是我們要加以充分利用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其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指導學生辨別真假、是非、美丑、善惡,提高鑒別欣賞能力,以飽含情感的誘發學生感應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這一功能的充分發揮,給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老師要范讀或朗讀、描述或復述、運用多媒體等方式,以語文特有的藝術性的語言啟迪孩子們的思維,把孩子們帶入到優美的藝術境界,把握作者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有關幾篇寫父愛母愛的文章我們把握好,要叫所有同學感受到或沉浸在愛的包圍中,知道自己應該去關愛自己的親人,甚至是身邊的人。人性美也是語文的教育點之一。好多的故事都是存在著好人好事的,是我們的教育材料之一《。一件小事》贊美的是勇于負責,正直無私;《散步》說的是扶老攜幼;《魂》表揚的是舍小利顧大局,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事跡進行審美注意,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凈化心靈,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養料。
三、親身實踐,在實際中塑造健康的人格
就是要孩子們不單單是學習美,還要積極地去創造美,在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頭腦中有了豐富的、汲取了別人的大量的思想的理論,方方面面的情感教育,還要加以吸收和內化成為自己的道德情操,成為自己的一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一步形成穩定的性格品質。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們組織一切可以組織的活動,提供給孩子們一切可以鍛煉的機會,實踐的可能,把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品質個性。課外活動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興味,使之生動活潑的性格得到發展。它可以和課堂教學適當配合,但不必處處配合。我每個學期都要帶學生游玩一兩次“,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師生從中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鍛煉觀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生課外有飼養小動物的愛好,我也支持。因為在這過程中他必然要學習有關知識,學會觀察,提高語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細致、沉穩的性格。在平時的細小事物中我們也可以對孩子們進行教育,不可以忽視的東西很多,比如說寫字姿勢,讀書聲音,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打掃衛生要積極,不打架,不拉幫結伙,不搞小集團,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師交給的一切任務或活動。平時養成嚴謹、求實、勤奮的性格,也是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的要求。
作者:陳洪芬 單位:河北省武邑縣韓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