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進程中鐵路公司財務主要風險
(一)再籌資風險
當前,我國鐵路籌資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持續性較大,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例,截止2013年10月,公司發行債券的期數達到5期,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如此龐大的規模要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者,必須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否則可能面臨難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再籌資難的問題。
(二)其他風險
除上述兩種風險外,改革背景下的鐵路公司還面臨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投資風險等風險,從利率風險來看,由于鐵路行業籌集的資金年限較長,在市場利率波動較大的背景下公司財務風險較大。從投資風險來看,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領域的拓展,投資決策的環境日趨復雜,所面臨的風險業較大。
二、改革進程中鐵路公司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鐵路公司財務風險種類較多,當前面臨的風險也較大,如公開資料顯示鐵路總公司負債率偏高、利息負擔沉重等。導致這種財務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風險意識不強烈,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企業內部財務行為不規范等。
(一)風險意識不強烈
相對于一般性的企業而言,鐵路行業是一種壟斷性的行業,行業內部競爭并不激烈,并且可以獲得政府財政補貼,這就使得鐵路企業風險意識相對淡薄,在資金的籌集與使用過程中更多的關注資金數量的多少而并非投資效益。此外,銀行、社會投資者等投資主體同樣存在這種意識,認為由于鐵路行業影響重大,國家不可能允許其破產倒閉,如果遭遇較大的風險政府會采取干預措施,這就降低了鐵路公司融資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財務風險。
(二)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首先,風險識別體系不健全,部分鐵路公司沒有針對外部形勢的變化、公司運營的基本情況,構建完善的財務指標風險監督體系,這就無法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自動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其次,風險處理體系不健全,部分鐵路公司雖然對財務指標進行了一定的監控,但實踐中即使發現財務指標出現異常,也沒有相應的風險響應與處理機制,無法及時的對財務風險進行處理,甚至部分鐵路公司人為的忽視這種財務風險,導致風險不斷累積。
(三)企業內部財務行為不規范
首先,從財務信息披露來看,目前鐵路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公開制度,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這就使得財務風險防范缺乏良好的執行環境,也難以為風險防范提供數據支持。其次,從財務決策行為來看,雖然一些重大項目要經歷可行性論證、有關部門審批等手續,企業內部各種一般性的經濟活動尚未建立完善的決策機制,沒有形成規范化的決策體系。
三、改革進程中鐵路公司財務風險防范的思考
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是鐵路系統必然的趨勢,適應這種趨勢,鐵路公司必須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具體而言可以從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會計信息化以及規范化管理等方面著手。
(一)以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為抓手不斷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鐵路公司要根據改革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首先,要制定包括審計、財務管理等在內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此指導各項經濟活動,有效的規避潛在的財務風險。其次,要針對鐵路公司改革的需要,強化內部控制組織機構建設,如不斷充實內部審計部門力量,不斷規范財務部門崗位設置與管理等,通過組織架構的完善促進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以會計信息信息化為基礎構建風險管理體系
會計信息化可以為風險管理提供幫助,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數據促進風險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使得經濟活動的信息能夠及時、有效的被鐵路公司內部相關責任主體獲得,同時這種歷史數據的累積又能夠幫助責任主體識別數據的真實性,從而能夠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如開發具有財務風險預警能力的信息系統,通過系統內部風險預警模型的數據運算,及時有效的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三)以規范化管理為導向推動風險防范能力提升
首先,要推動決策程序的科學化,鐵路公司在各項投資、籌資決策中,要完善決策程序,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部門的作用,提供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以促進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其次,要推動日常管理活動的規范化,鐵路公司籌資規模大,要針對各項資金的運行情況,建立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對應還賬款、到期應付利息等進行動態的分析與預測,并提前做出安排,通過這種規范化的管理體系促進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者:肖素琴 單位:太原鐵路資金結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