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證設計與可持續設計
可持續設計目前也是循證設計領域的熱點話題之一。可持續設計的發展存在著多重阻力,因為人們害怕改變,害怕成果的不確定,和害怕過高的成本。在建筑設計中的可持續設計通常被認為是額外的預算,或增加的計劃,是不必要的,復雜的,空想的,或者與科學技術進步是相矛盾的。這些對可持續設計的抵抗正成為了我們需要循證設計的原因,因為確鑿的證據可以幫助可持續設計方案被人們接受。循證設計是可持續設計的根基,兩種設計方式是共生的。
二、可持續醫療建筑的優勢
短期來看,可持續的建筑環境設計能夠緩解建筑環境對人身體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長期來看,它能夠創造出在身體,心理和精神方面都對使用者有益的環境。對醫療建筑來說,在減少環境對建筑不利影響的同時,也要減少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具體來說是能夠幫助減少醫院對周邊社區的潛在負面健康影響。可持續的醫療設施和它的使用者的具體利益之間是互相關聯的,它能夠提高病人治療效果,提高病人和員工安全,滿意度,建立更好的社會形象,更能節約成本,和增加工作效率。
三、可持續設計要素和策略
1、室內空氣質量
醫療建筑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員都長時間在室內活動。室內空氣充斥著來自建材和清潔劑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來自阻燃劑、殺蟲劑、增塑劑的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SVOC),來自霉菌的微生物和微生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學物質,和顆粒物質,它們都對健康產生了威脅。保證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應考慮如下四個設計原則。源頭控制:選擇低VOC的材料和低揮發性材料,減少室內空氣中的化學品濃度。通風設計:在室外空氣質量良好的地區可以考慮自然通風,但是室外空氣質量較低的地區應進行機械通風,并重點考慮空氣過濾,通風率選擇和加濕控制。建筑和室內空氣質量調試:建筑調試(Commissioning)是指對機械和電氣系統測試和評估的過程,以保證他們安裝正常且工作高效。建筑調試有助于不斷微調建筑,并捕捉空氣質量和工作效率的不足。建筑維護:機械系統的維護(如更換過濾器)和對環保清潔產品的使用能夠更好的保護建筑,而且能從長遠角度上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和使用者健康。
2、材料和資源
建筑的設計、施工和運營過程,會使用大量的材料,并產生大量的副產品和廢物。在設計建筑時考慮材料和資源的種類,能夠減少材料生命周期內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選擇建筑的材質的標準通常包括價格、美觀、耐用和維護,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材料生命周期內對環境和人造成的影響。盡管對所有材料進行全生命周期分析是很困難的,但是有些問題是不能被忽視的,例如材料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和材料的耐用程度。耐用和易維護的材料可以減少廢物的產生,減少更換材料和維護材料的不必要花費。環保材料的推薦和選擇應該加入到建筑規劃的過程中,這樣就可以使建筑的使用者和自然環境受益。
3、日光照明策略
利用自然采光減小了白天對燈光的需要,能夠節能,節約成本,并可以提高使用者的精神狀態。如果能對日光控制得當,并配合以良好的視野和眩光控制,它將是可持續建筑的最重要部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日光照明的室內環境對健康有積極的影響。根據西英格蘭大學RichardHobday的研究,日光可以幫助控制疾病,因為細菌和病毒能受到日光的控制。在醫院中的院內獲得疾病,如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已經成為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自然光照的醫院病房被證明會產生更少的細菌相關的疾病。陽光也可以幫助預防維生素D缺乏,因為人類90%的維生素D都來自陽光,以室內生活為主的人接觸更少的陽光,后果是免疫系統的虛弱。陽光也可以幫助預防臨床抑郁癥,使它成為有價值的治療過程的一部分。
4、和自然環境的接觸
研究證明,無論是病人還是普通人,在看見自然環境的同時能在5分鐘以內顯著減輕壓力,還能改善情緒和發生生理變化如血壓和心率的降低。另外的研究發現,延長接觸自然景色的時間不僅能使病人鎮定,而且對醫療成果有更深遠的影響。例如,一項手術病人研究表明,床邊窗戶有自然景色的病人比窗戶對著磚墻的病人更容易康復。自然環境能提高醫療質量,因此康復花園、綠色屋頂等的設計在醫療建筑中越來越流行。在醫療建筑中的環境要素(自然材料或植物)或自然形狀和形式(植物圖案)也能夠幫助提高醫療表現,如減少病痛。
四、可持續醫療建筑設計案例——Providence癌癥中心
Providence癌癥中心位于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由ZimmerGunsulFrasca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設計,運用了循證設計支持下的可持續設計方法。該項目是一座11層,45,700m2的建筑,包括診斷、治療、研究、和康復服務。建筑包括240個新的病人床位,21間手術室等。基于已有的循證設計成果,ZimmerGunsulFrasca和俄勒岡大學建筑學院的建筑能耗實驗室建立了聯合研究項目,研究如何優化病房的自然采光設計,提高病人的康復狀況并減少建筑的能耗。這項研究做了如下建議:設計小進深的房間,能夠使陽光在房間分布更均勻。Providence癌癥中心的房間很大,并接近正方形,保證外墻和窗戶的面積最大化,和陽光穿透的最大化。窗戶的玻璃理想情況下應該是低熱阻的,低太陽得熱系數的,和高可見光透射率的。Providence的窗戶達到了這些標準,滿足了在提供足夠自然光的同時不會帶來過高的建筑得熱和眩光。建筑應和自然增加接觸。美國西北部的自然特征,主題色彩,自然材料都體現在了Providence的室內設計,藝術品,和尋路系統中。戶外花園,庭院也用來增加建筑同自然的聯系。這項研究在Providence癌癥中心得到了成功應用。自然采光措施和燈光控制系統使白天的采光能耗減少87%,減少燈具的產熱,因此降低了建筑的制冷負荷和對空調系統的需求量。
五、結語
基于循證設計的可持續設計已經在歐美建筑界得到認同,并已成功應用于醫療建筑之外的眾多領域。對于我國來說,可持續發展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建筑可持續設計也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循證設計依賴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量化的研究成果,能夠證明可持續設計的實際成效,為設計師提供設計依據,有助于更多可持續措施的探索,創新和發展,應得到我國建筑師、學者、政府、開發商的重視,并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循證可持續設計方法。
作者:荊子洋 方圓 趙長亮 單位:天津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