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庫存管理模型
為了提高預測精度,采用綜合性預測方法,基于各產品銷量延續性特點對各產品銷量進行同比遞推法的短期預測,再結合定性預測方法(年度或月度計劃任務)。通過對單一預測方法預測誤差的分析。運用合理的“權重分配規則和方法”對綜合預測過程中各種預測方法所占權重實施動態分配,并進行綜合預測。
產成品調撥流程產成品調撥的流程原則重新梳理如下
(1)地產地銷原則:根據基地的分部狀況,各分公司(CRDC/RDC)距離基地的物理距離的遠近,把全國劃分不同的區域,進行區域調撥。
(2)能力互配原則:由于各個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和工藝水平的不同,不可能一個基地完全滿足所轄區域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各基地間的互相配合,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3)市場滿足原則:產成品調撥的一切行為,必須以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為原則。
(4)費用最小化原則:在以市場滿足原則的前提下,必須確保產成品調撥的行為產生的所有費用最少的原則。
(5)一次到達率最高原則:產成品從生產廠出來后,所有產品必須確保一次性直接到達所需CRDC/RDC成功率超過95%,盡可能減少多次間接到達。
二、產成品調撥模型中的重要分析數據
1、月度庫存周轉水平:月度庫存周轉=(D1+D2+D3+……+Dn)/n日平均銷量月度庫存周轉是判斷庫存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標(KPI),它結合客戶滿意度,成為公司評價庫存管理水平的基本參考。庫存控制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圍繞庫存周轉展開,在每月初,庫存管理部門需要結合歷史數據及公司總體經營指標,來設定全國各中轉倉本月的周轉指標,月末再結合中轉倉實際月度庫存周轉比較,得出當月庫存管理的績效。
2、中轉倉全月補貨需求預測:全月預計補貨需求=月底預計庫存+全月預測銷量-月初庫存后續要貨數=月底預計庫存+后續預計銷量-當前庫存其中:月底預計庫存=周轉指標*最近30天平均日銷量全月預測銷量由銷量預測模型分析結果數據得來后續預計銷量=未來天數*最近30天平均日銷量
3、由于受原材料采購和工廠為降低成本而采取規模化、批量化生產的因素影響,工廠的生產不可能完全靈活準確的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快速反應,因此當部分產品大量生產但市場并未產生強烈需求時,如果不把產品合理的提前備貨至CRDC/RDC,將嚴重影響工廠的后續生產,使整個供應鏈環節庫存加大,并給后期的運輸造成過度壓力;另一方面,當出現市場需求激增,大大高于生產進度時,如何平衡市場需求,如何判斷該將有限的庫存優先提供哪些地區,提供多少等等。應對這些情況需要建立彈性庫存的區間,給分公司的庫存靈活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個參數:A、最小補貨數=安全庫存-當前庫存B、理想補貨數=預計月底庫存+后續預計銷量-當前庫存C、風險補貨數=預計月底庫存+(全月預測銷量-當月累計銷量)-當前庫存其中:a、安全庫存最低限(SMIN):SMIN=(要貨周期+配貨周期+運輸周期+分公司配送周期)*(該型號最近30天日平均銷量)b、安全庫存最高限(SMAX):主銷產品:SMAX=1.5*SMIN;新品上市:SMAX=1.7*SMIN;高端產品:SMAX=1.25*SMIN
當出現貨源充足而市場需求反應并不明顯時,可以根據風險補貨數,依據全月預測的銷量對各中轉倉進行調撥,風險補貨數較大的可以優先安排,但不超過風險補貨數;當出現市場需求激增,生產供不應求時,按最小補貨數進行調撥,優先當前庫存已經低于安全庫存的中轉倉,保證該產品在各中轉倉的安全庫存底線。
作者:劉志鵬 單位:同濟大學工程碩士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