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教師引導讀圖,使學生學會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
在讀圖比較中,開闊學生思路。俗話說得好: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地理事物、地理現(xiàn)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準確把握其特點,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將北美洲、亞洲地形圖對比分析,可以使學生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①亞洲地形復雜、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北美洲地勢東西兩側(cè)高、中間低;②亞洲的河流受地理影響呈放射狀分流,北美洲的河流呈南北向分流。通過閱讀比較,不僅便于學生把握規(guī)律,準確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還可以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用圖能力得到鍛煉。
二、教師要多用板圖進行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地理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板圖在地理教學中日益受到冷落,有的地理老師干脆棄之不用。但我們要認識到,靈活、簡便的板圖既可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實現(xiàn)和教材的隨時對接,還可以讓學生親眼目睹教師的特長,使學生有羨慕感,拉近師生距離,增強情感教學效果。此外,板圖還具有主題鮮明,內(nèi)容精練和突出重點的特點。因此不論講新課或是復習課,都應發(fā)揮板畫的作用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將預先出現(xiàn)的圖畫在黑板上,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板圖上,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以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有些復雜的板圖可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例如,在指導學習“長江”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長江干流圖后,就可邊講邊填它的發(fā)源地,注入海,依次流經(jīng)省區(qū)的簡稱。講上、中、下游分界線時用紅色粉筆畫上符號,寫出地名,用藍色粉筆畫出主要支流和湖泊。講主要水電站時,用黃色粉筆畫上水電站的符號。這樣,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集中于板圖上,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掌握。
三、利用地圖,采用多種練習方法記憶地理事物
對初中學生來說,這一階段是他們積累知識的關鍵時期。只有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后,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激發(fā),學習能力才能持續(xù)提高。所以初中生需要大量的知識記憶,從初中生的年齡看,機械記憶方法仍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在學習世界地理部分知識時,涉及到大量陌生的地名、河流名稱等等,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熟悉這些內(nèi)容,需要采用多練的方法。練習時要注意地理課的特點,重視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因此地名的記憶也離不開地圖。例如《亞洲》概述這一節(jié)涉及大量地理名稱,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各地理事物,知道其空間分布;緊接下來可以利用指圖回答的方式強化記憶;總結(jié)時利用多媒體,空白填圖練習;最后用《填充圖冊》做課堂練習。經(jīng)過幾種不同的練習方法,使學生在多次反復記憶但又不單調(diào)重復的情況下掌握多種地理事物的分布。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利用了多種形式的地圖,如教學掛圖、地圖冊、多媒體展示圖、空白填充圖冊。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利用地圖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記憶成果,還可以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地理原理過程中都離不開地圖。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和也運用效果遠不止上述介紹的這些。我們除了將這些方式方法適時、適當應用于地理教學過程以外,還應準確把握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深入進行地圖教學的研究,采取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地圖簡便、靈活、直觀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地理教學質(zhì)量。
作者:李浩 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高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