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培養模式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需要越來越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各國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跨國人才培養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隨之應運而生。國內高校唯有改變原有的高等教育辦學理念,才能培養出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從事國際事務的高級專門人才,從而達到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首先,要在培養體系設計上進行優化,創新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開發國際化課程體系,逐步建立語言文化、公共基礎、學科必修、專業選修、社會實踐等課程模塊,完善國內高校國際化課程系統建設。其次,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課堂討論、案例研討、演講陳述、課程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授課方式,建立有助于創造生動活潑課堂氛圍的啟發式小班教學制。
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在培養方案范圍內自主選擇相應的課程修讀,保證學習的開放性。再次,創建留學生導師培養制。留學生在華學習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文化適應困難,他們不僅需要接受學科和專業教育,同時也需要接受文化通識教育,學會如何去接受和融入異質文化。隨著全國各地大學城和高教園區的建立,國外留學生所處的環境遠離城市中心,想要全面了解、學習并融入本土文化變得愈加困難,建立導師制有助于培養留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幫助外國留學生盡快適應和融入中國文化。
二、提升教學質量
國際教育的推行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國際化,高校應采取一系列策略來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一方面借助富布萊特計劃以及院校合作項目等渠道來為教師提供更多國外學習、任教以及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應更加重視招募有國際留學經驗的學者或外籍教師。與國外一流大學教學質量相比,國內高校最大的差距在于缺乏足夠的國際化教師,這也是國內高校教學質量普遍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打造一支穩定的既精通專業知識又通曉外語的多元化師資隊伍是保證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隨著留學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進入中國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人數逐年遞增。然而,全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卻難以滿足留學生教學需求,部分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因外語能力欠佳,導致無法勝任留學生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英語授課水平顯得尤為緊迫。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鼓勵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知名大學進修和培訓,學習先進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同時,面向發達國家聘請外籍教師充實到國內高校教師隊伍當中來,并定期邀請國際大師級知名學者來國內大學講學和授課。此外,在堅持傳統學術自由的基礎上,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規范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建立一整套監督管理機制,在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的同時,嚴格控制生源質量,確保留學生教育的輸出水平。
三、制度創新可行性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導致了國內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在華留學生的分布呈現出明顯失衡的特征:1.規模逐年擴大,教育層次偏低;非學歷教育占多數,學歷教育占少數;普通進修生多,高級進修生少;2.大多數為自費生;3.來華留學生源地以亞洲和發達國家為主;4.學科分布不平衡,以語言類和醫學類為主;5.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從培養層次來看,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層次還是以本科生項目為主,學術型與應用型研究生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完成留學生教育從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轉變,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大膽創新實踐,吸引更多優秀的海外人才進入中國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在課程設置上,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開設跨學科、跨文化課程,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在師資培訓上,依托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在對象國開設課程和舉辦講座,廣泛開展教學人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教師發展計劃提高課程國際化程度,鼓勵一部分高層次的優秀留學生畢業后充實進高校。美國是向外國留學生提供最多經費資助并同時因招收外國留學生而獲得最高經濟回報的國家,其中相當一部分高層次的優秀留學生畢業后即充實進美國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澳、英、美三國的國際高等教育政策內容開始明顯由對國外的“援助”、“獎勵”向“教育服務貿易”轉變,各國政府都采取了削減本國高等教育經費和實行高等教育全額收費制度等策略,允許本國高校向國際學生收取高額學費,增加經費收入。
就目前來看,來華留學生獎學金的主要來源包括: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地方政府獎學金、外國政府獎學金、高校獎學金和企業獎學金等。其中,中國政府獎學金在所有獎學金來源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企業設立的獎學金所占份額則相對較少。為吸引優秀的國外留學生來華留學,可采取積極的獎學金政策,完善獎學金制度,在設立政府獎學金的基礎上,鼓勵學術團體、高等院校、企業及社會團體提供獎學金,降低政府財政在留學生獎學金中的比重,社會力量的參與不僅有助于擴大獎學金的覆蓋面,而且可以達到產、學、研兼顧的多重效應。中國企業在投資對象國設立相應的企業獎學金計劃,一方面可以幫助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學生圓中國留學夢,另一方面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后也可以作為企業儲備人才。
四、結語
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促進了大量人才的跨國流動,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許多人才機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國外學生來華求學,探索一套符合來華留學人員特點的教學管理體系,有利于提高中國高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提升綜合競爭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作者:盧曉輝 單位:福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