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機械設計論文
1改變課程教學體系,建立新的學習效果評估機制
1.1改變課程教學體系
多年來,各種版本《機械設計基礎》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均是從力學到機構再到機械零件,讓學生弄不明白學習本門課程到底有何意義,這些看似零散的知識間到底有什么聯系,以至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無法對課程建立正確的認識,更別談學好知識。為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筆者嘗試將各部分內容以項目責任制的方式進行了整合,在同一項目以下給出多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在看到本任務的同時就明確學習本內容后需要掌握什么知識、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其目的就在于要將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術理論實現有機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同時增加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1.2建立新的學習效果評估機制
原有教學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估多是以課后練習和課后作業的方式進行。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雖能通過理論方式的考核,但是卻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哪怕是生產實習。為此,我們也對教學效果的評估機制進行了改變,建立了一個基于實際生產的評估方式。如在常用機械傳動項目中設計帶式運輸機的齒輪傳動任務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如何正確選用一對嚙合的齒輪,我們不再是給一組數據讓學生選擇,而是將學生帶到實習工廠,讓其協助師傅維修機床主軸箱或者汽車變速箱等零部件,重點讓其對該部件的齒輪進行觀察和了解,最后讓其結合所學內容并在師傅的引導下完成一部分齒輪與軸的正確組裝。通過學生在裝配過程中的表現了解他對該知識的掌握水平。
2豐富教學手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機械設計基礎》相對其他課程具有理論教學枯燥乏味,圖形復雜、結構抽象等特點,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往往是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興趣和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虛擬仿真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重要技術支持,最大限度地解決以上問題。
2.1多媒體的高效利用
從上個世紀開始,多媒體就進入到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本門課程中,除了使用常規的“板書+PPT圖片教學”外,我們還在課堂上大量地引入機構傳動過程中的動畫視頻,從多方面合理高效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多媒體利用效率不高的現狀,擴充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學質量。如間隙運動機構相關任務的教學過程中,棘輪和棘爪的運動關系。我們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棘輪機構的工作過程視頻并在播放時加以講解,將難以講授和理解的內容表達得直觀易懂、生動形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認識和理解。
2.2實現資源共享
為讓學生能隨時隨地均能學習本門課程,我們完成了本門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利用網絡技術,將教學大綱、學習指導書、課程資源庫等資料上傳共享。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預習、提交作業,實時理論評估甚至與老師互動交流。同時,鑒于網絡教學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傳遞便捷、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我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3結語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要求學生最大可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課程,如何實現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轉化和結合是關系高校機械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推動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探索和實踐,我們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體系和方法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參與教學環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的成果明顯增多。但是,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各門課程的參與者都積極行動起來,團結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為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今后對《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探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作者:羅輝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