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海報設計論文
一、楊柳青年畫中的視覺張力
1.人物動勢造成的具有傾向性的張力
楊柳青年畫中經常為表現故事情節而出現一些帶有動勢的形象,人們會在這種靜態的畫面中感受到運動的、具有傾向性的張力,這是大腦受畫面刺激而產生的心理感受。楊柳青年畫中極具生命活力的“力場”主要通過形象的動靜對比、方向對比以及聚散對比而形成,只有處理好各類對比的關系,畫面才能和諧而充滿活力。如近代年畫繪本《猴搶草帽》(圖1),老漢執鞭向畫面左側追趕一只頑猴,其他猴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搶奪帽子,整個畫面充滿運動感。若沒有對比元素作品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畫面中也有幾只猴子零散分布,要么遠遠待在樹上靜觀其變,要么拿著帽子遠遠離開。同時,為打破主體老漢的單一走勢,畫面右邊那棵歪脖松樹的枝干也向老漢追趕的方向延伸,似乎也帶有追趕之勢,使畫面充滿了和諧的美感。這種動勢走向的和諧、動與靜和聚與散的對比都增大了畫面的視覺張力。
2.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楊柳青年畫中不會只有單一的形象,往往是多個形象相互交錯、襯托,通過圖與底、多個形象間的相互對比和依存來體現視覺張力。楊柳青年畫在構圖形式上追求“滿”與“空”的對立統一,在空間處理上盡可能地控制底的面積,讓形象與背景產生最大的互相挾制的張力,從而使畫面引人注目。如,清代年畫《三岔口》(圖2)采用三角形構圖,前來營救焦贊的任堂惠位居中間,彈跳高起,兩臂外舉,整個人物蘊含的氣韻乃至整個畫面所表現的態勢和氛圍呈現一種外張之勢,而畫面兩角的店主和焦贊則在造勢上呈現內收之勢,兩種不同動勢產生了迫近的張力,將三人間緊張的氣氛烘托出來。
3.形象飽滿
楊柳青年畫的視覺沖擊力不是通過局部的強烈對比來刺激觀者的視覺,而是通過一種含蓄溫婉的手法使觀者獲得視覺上的滿足感,主要表現在形象本身的造型特點以及形象與背景的面積比例關系上。中國民間造型思維崇尚求全、求大、求美,中國人深受古代太極陰陽哲學觀念的影響,講求完整圓滿、對稱、偶數。楊柳青年畫就體現了這種求全的審美特點,人物形象多飽滿圓潤,尤其是孩童。如年畫《鯉化千年》中的娃娃,形象飽滿夸張,懷抱著極具擴張感的紅色大鯉魚,構圖飽滿完整,具有蓄勢待發的沖擊力,似乎要沖出畫面,產生了較強的視覺張力。
4.簡化樣式
楊柳青年畫中的形象大多被省略、簡化,從而突出本質,并在簡化的基礎上添加裝飾,使形象更容易識別。楊柳青年畫中大部分孩童形象簡潔,省去頸部,五官由線條簡單勾勒,發髻幾乎就用幾塊墨點代替,形象的簡化反而更突出了娃娃憨厚可愛的神態。正如魯道夫•阿恩海姆所說“:一般人總是認為,由于省略,形象可能變得更加復雜。但事實卻正好與此相反,當再現過程不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形狀時,向簡單形象生成的趨勢就獲得了自由作用的機會。”楊柳青年畫也受到國畫的影響,體現中國寫意畫“意在筆先”的理念,表達簡化的意象美,而正是這種不拘泥于事物本身形狀的簡單形象才使得楊柳青年畫更具視覺張力。
二、楊柳青年畫與現代海報設計
1.現代海報設計對楊柳青年畫形式的借鑒
楊柳青年畫因其獨有的特色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它充滿視覺張力的表現形式值得現代海報設計學習與借鑒。在造型上,現代海報設計可以學習楊柳青年畫簡化而又飽滿、夸張的形象,讓畫面在勢態上產生由內而外的張力。在構圖形式上,如上節提到的楊柳青年畫中的人物動勢、形象間的相互關系等,都可運用到現代海報設計中,通過對比與協調的相互關系加強海報的視覺沖擊力。
2.現代海報設計與楊柳青年畫構圖的結合應用
楊柳青年畫追求圓滿完整,所以形象在構圖中通常都很完整且有所放大,而現代海報中經常會出現出血式構圖,將完整性打破。由于不同的處理手法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設計師在借鑒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打破原有束縛,靈活應用規律和法則,以獲得最佳的畫面效果。清代年畫《三岔口》在構圖上采用極具代表性的三角構圖,此種構圖很常見,若生搬硬套,就會顯得呆板、雷同,所以設計師在現代海報設計中要靈活加以借鑒。如紀念邁克爾•杰克遜的海報《Thisisit》(圖3),邁克爾經典的動作構成了支撐畫面的等腰三角形,使畫面穩定且富于向外的張力,底下的幾行小字以邁克爾形象為軸左右對稱擺放,加強了倒三角形的穩定感。雖然《三岔口》與《Thisisit》都為三角形構圖,但畫面效果不盡相同。
三、結語
楊柳青年畫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許多方面值得海報設計師研究和探討并在借鑒與模仿中學習。但正如左漢中先生所說,在對民間美術的借鑒中,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取其精華,吸收民間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千變萬化的“形”與“勢”,將氣韻和態勢表現在現代藝術創作中。
作者:伯怡萱 韓翔 單位:北京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