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作為課堂語言與語言藝術的結合,是教師創新性地應用完善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知識傳播活動。課堂教學中應用語言藝術特性,是教師課堂教學修養的語言藝術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可以說,教育活動的靈魂就在于如何高效發揮語言的藝術性。
一、課堂語言藝術分類和作用
課堂語言藝術的分類根據教學課程、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目的進行劃分。教學課程不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也會有所不同,應該注意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教學對象由于年齡、學歷、知識掌握不同,也應該使用不同的語言藝術表達方式;教學目的不同,教師使用的專業詞匯和講授方式也不同。
二、課程語言藝術
課程語言藝術是教師在不同的課程教學中使用特定的語言表達模式。課程特點彰顯課程的內涵,講授的語言藝術體現教師的水平修養。比如幾何學中的馬鞍圖、超立方體,學生很難通過想象畫出圖形,研究圖中內在的性質,而且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將圖形學、美術學、計算機等技術融入到數學概念的解釋中,通過計算機構建動態圖像或繪制仿真模擬圖形,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這不僅有利于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的差別語言藝術
教學目的差別也要求教師使用符合目的教育的課堂語言藝術。比如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就是教育目的差別非常明顯的兩種教育。成人教育基本上跟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和人們認識能力發展的趨勢,因此教學形式靈活多樣,面授、函授、電視、廣播、多媒體、實踐、自學考試等既廣泛又靈活,而且越來越成熟,適應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需求的人的需要。而職業教育基本上沿用傳統的課堂講授,同時注意到了實踐的重要作用,強調在實踐中驗證知識,在驗證中發展能力,要求學生不但動腦,而且動手。教學結果有一定的成果或標準做參考,因此,其教學形式比較簡單。因此,課堂教學的特點與要求就使得兩者在相同的教學形式上交叉。
四、教學對象語言藝術
教學對象不同,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素養、教學表達方式,遵循的語言規則也會有所不同。根據教育對象的教育的目的劃分,有幼兒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博士教育等等,這種教育性質的劃分,也就將教育對象清楚的劃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根據對象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執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另外,由于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點,可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在實施課堂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不同的提問方式,不同的提問語氣,照顧學生的情感狀態,盡可能使教學達到最好的狀態。
五、課堂語言的藝術內涵
有關課堂語言的藝術內涵,很多學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調查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見解。王莉穎等人認為,課堂教學語言應該具有科學性、教育性、針對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五大特點。孫利認為教學語言藝術應該注意:情感藝術、表達藝術、提問藝術和情感藝術。丁敏認為課堂教學語言應該具有的特征是:形象性、審美性、啟發性和教育性。而錢威認為教學語言應具備一般語言的共性要求,更應把握自身的個性特征:從教學目的任務看,教學語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從教學內容看,教學語言具有專業知識性;從教學對象看,教學語言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從教學方法看,教學語言應有靈活的啟發性。
六、課堂語言的規范性
課堂語言的規范性,主要體現在課堂語言的準確、精煉和流暢性上。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用詞恰當、發音準確、語言流暢、言簡意賅。用詞恰當,就是要求教師在講授科學事實時,必須尊重科學研究結果,用準確的詞匯和語言向學生解釋相關的概念和內涵,不能胡編亂造,更不能無中生有。發音準確和語言流暢是教師的基本要求,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保證學生清楚、明白地理解教師教授內容的基礎,如果教師帶有嚴重的口音或者說話結結巴巴,就會大大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和熱情。有些鄉村教師習慣于使用方言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言的正確發展,甚至導致有些學生也不會講普通話,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言簡意賅,就是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要求教師在教課時不要說一些廢話、空話和大話。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教師,本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他卻引用一大套的理論來解釋和說明,這樣既浪費學生的時間,也影響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因此,課堂語言必須建立在規范性的基礎上,作為教師必須要注重語言的規范性,提高教學質量。
七、課堂語言的系統性
課堂語言系統性要求教學語言層次清晰、結構合理、重點、難點突出。系統性包含邏輯性,可以說邏輯性和系統性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堅實有力的整體,使得教學富有立體感。怎樣才能讓教學具有系統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培養:一是講課之前必須要做好有條理性的備課,講課時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根據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知識之間的相關性,構建知識之間的層次結構,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講課內容;二是對于交叉學科,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相關知識的銜接和拓展,構建知識層次樹,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同一問題,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思考;三是教師講課過程中遇到計算、推理、歸納問題,要做到概念清晰,判斷準確,推理合乎規則。
八、課堂語言的啟發性
講課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師生之間碰撞思想的火花,講課的關鍵是教師是否應用合適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發學生的潛力。教學語言的啟發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用語言點亮學生的心靈,教師教學是為了開啟學生的智慧,發展學生的潛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設置疑問,設置懸念,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對結果從不同角度做出評價。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富有問題性,給學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讓學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個別”想到“一般”,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把握啟發教學的火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適當時機施教,充分發揮教學語言的啟發作用。教學語言不僅要生動優美,還要充滿激情,充滿活力,教師的熱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教學必須要融入感情,使師生之間既有知識上的共鳴,也有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都有極大的影響,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注意在教學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設置合適的問題,使學生真正熱愛學習。
九、課堂語言的幽默性
幽默語言是教師知識、涵養、品德的集中體現。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種生動、形象的情景,不僅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疲勞,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力,使學生聽課更加有精神,精力更加集中。傳統教學的最大弊端是重“灌”輕“啟”,因而造成學生思維僵化、膚淺。老師如果語言呆板、無力、抽象、缺乏吸引力,學生聽課也會有氣無力,有的甚至昏昏欲睡,課堂氣氛也壓抑,沉悶。有人說,幽默的人可以喚起心靈的共鳴,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得愉悅。講課也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幽默語言不僅可以將事物窮形盡相,而且能夠入木三分,它喚醒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促進探究性、挑戰性等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體現教師的知識水平,也體現教師的生活態度和作風,引導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十、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里都是高大的,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則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性作用。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辭,要注意使用合適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回答,努力做到通過合適的語言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的功能。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正能量,精神振奮,干勁十足;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感情流露方式,與學生之間融洽的交談,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要有一種理念,不管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學習差的學生,都要給他們鼓勵,選擇合適的表揚方式,特別是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更要懂得鼓勵他們,表揚他們。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課堂語言是教學實現的最主要方式,它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何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和使用課堂語言藝術,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能力水平。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語言的規范性、系統性、啟發性、幽默性和激勵性,不斷地努力研究,掌握教學的方法,把握教學的核心,懂得使用語言藝術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成為師生之間情感互相交融、思想達到共鳴的學習過程。
作者:王惠慧 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