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1.1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目前我國煤炭企業普遍存在銀行貸款過多、資產負債比率較高的問題。不少煤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80%,有些甚至達到了100%。不合理的資本結構將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嚴重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企業過分依賴貸款,那么當企業出現償付危機時,將會降低企業信用,加大財務風險,而且進一步造成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成本上升。當整體環境惡化,企業很難靠借新債來還舊債的方式來維持企業資金運轉。在煤炭行業發展高峰期,神木的煤炭企業通過民間融資大舉貸款,擴大生產規模,一路高歌猛進,而民間資本也因為逐利性而紛至沓來。當煤炭行業陷入不景氣的低谷期,企業長期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最終導致部分企業無法償還債務,引發信任危機,導致民間資本的撤離,進一步惡化企業融資環境加速企業的衰亡,形成死循環。
1.2所處環境復雜多變
企業所處環境包括市場環境、宏觀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資源環境和國際環境等。煤炭企業因為生產經營環節較長,包含開采、生產、加工、篩選、運輸、使用等,其面對的環境也相對更復雜更多樣。現今國際社會倡導能源保護,我國加入京都議定書后,承諾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量,提倡低碳經濟,對煤炭資源開發做出了調整轉變,煤炭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的難題。同時,十七大、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對煤炭行業這種資源耗費型和環境破壞型行業的限制和整合力度必然不斷加大,造成了煤炭企業政策環境的多變,給煤炭企業帶來了政策風險和財務風險。
2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改進措施
2.1增強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煤炭企業要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努力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企業管理層和財務人員應要正確對待企業財務風險,認識到有市場競爭就有風險,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在進行決策之前,應認真進行論證分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而不是盲目決策、隨意決策。企業領導層應加強對自身和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的培養,在企業內部形成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共識,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2.2建立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指標體系,合理進行風險指標鑒定。建立財務風險情報系統,有效采集企業生產經營中財務風險信息。建立科學的風險評價機制和風險評價體系,對財務風險進行預算評估,并對財務風險進行主次分類,明確主要財務風險和次要財務風險,并進行預算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風險防范措施。企業應改變重生產輕管理的思想觀念,摒棄粗放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強對企業成本管理、資本管理、質量管理等制度的建設,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企業應監督制度執行情況,建立內部審計制度,適時引入外部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監督作用,對審計過程中檢查出的問題及時上報,并認真研究解決。加強企業內部責任追究,保證相關人員在進行財務活動中,自覺有效采取行動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對違反企業財務管理制度造成財務風險的,通過福利停發、獎金扣除等方式進行懲戒,強化制度保障。
2.3提高企業資金運營能力
煤炭企業的資金運營能力關系到企業能否正常經營,關系到企業能否在行業中生存發展。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不會缺乏資金,但是當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時,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企業為了自身經營的良性運行,應在資金來源選擇上慎重考慮。企業應合理選擇資本結構,優化債券資本和債務資本所占的比例,在充分利用債務杠桿的情況下,選擇風險較低的融資方式,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減少企業財務成本。同時企業應注意合理分配債務到期時間,使付息期分布均勻,避免因短期債務過于集中而影響企業的資金流動和償付能力。企業應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降低財務風險,有效改善企業資金環境,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3結論
煤炭企業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但很多企業存在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財務管理機制不全,資本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導致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能力較弱,在面對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應對。煤炭企業應該立足行業特點,結合自身實際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正確對待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機制,提高企業資金的運營能力,確保煤炭企業積極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提高企業收益,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王福成 單位: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燕子山礦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