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權力集中,單位面向外部的權力大,因此一旦財政決策缺乏科學性,不但會對本單位造成影響,而且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影響。通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可以減少對這兩方的不利影響。
(一)對本事業單位的意義
對本單位而言,確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有利于加強財務部門的能力。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如果能夠克服前文提到的財務管理部門受制于領導者的弊端,通過對財務工作的風險管理,改變目前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與輕資產利用率的現象。就能夠有效減少領導者濫用資金,從而導致單位內部財務混亂的情況。而且,這種對財務部門職能的有效管理,還有利于提高本部門的社會公信力,從而更好的完成事業單位的本職工作。
(二)對社會的意義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投資決策,涉及到利用固定資產及附屬品的民眾、涉及到為固定資產提供土地、建筑等資源的方方面面,還牽涉到國家的財政資金。因此,進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防范與管理,可以達到利用最小的支出成本,卻讓整個社會更多的享受到公眾資源的目的。可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社會意義非常重要。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財務風險管理目標
前文提到,行政事業單位不是贏利性企業,盡管財務風險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讓行政單位提高效率,對資金的利用和社會回報,都能像企業一樣“精準利用,追求最大回報”。但鑒于其自身的特點,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還要注重達到以下目標:在自身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取舍方面,注重滿足社會公眾需要;在資金運作方面,對于公共資金,要合理利用,確保績效目標達成;注重對整體公共資源的高效利用;財務預算、財務分析等要做到合理、合法、合規;主動對監管部門報告。通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要達到的宏觀目標是讓本單位財務清楚、財務部門對整個單位的運行起到監管和提出意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對整個社會公眾和國家負責。
(二)財務風險管理原則
進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首先需要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讓整個單位的各個部門,都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綜合考慮引發財務風險的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對于內部原因引起的風險,要通過收效預期、風險評估等方法,降低到最低,而對于外部引起的風險,要結合內部風險的解決途徑,進行權衡,全面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培養會計人員的風險預測能力,對會計人員的資格進行考核,保證不會因為會計人員自身的問題,帶來更多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風險管理流程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要建立一整套的有效機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部門權力不平衡,財務部門過多受到干擾的問題。從而盡量減少由于會計人員的主觀原因導致的財務風險。這個流程包括,首先對風險出現的原因進行整理和綜合考慮,剔除與該單位公共服務職能不符的因素;其次,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分析和評估,按照其發生機率與影響大小分類,有重點的對風險進行管理;再次,設立對應風險的決策流程。只有規范了決策流程,才能更好的對財務風險進行管理;最后,按照財務人員的不同的職能和能力,進行分工,分別負責風險管理的各個方面。在經過這一系列過程之后,再將風險管理的結果交給高級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復核,確保達到了預期的風險管理效果。
三、結論
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決定了其財務風險與其它單位有所不同。針對其特點,設計財務風險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避免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堅持保證財務風險管理對整個社會及公共服務的作用。
作者:張越 單位:松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