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家長教育理念有誤區。
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促使下,錯誤的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提前讓孩子認字、算數、學英語有助于孩子的未來學業發展。有些孩子在周末休息期間也都忙碌的穿梭在各種興趣班之間。有些家長是想通過子女的發展來補償自己人生的缺憾,還有些家長為了攀比孩子成績,把孩子的未來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設計安排,完全忽略了孩子的主觀意愿和興趣。加之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家長認為超前學習小學課程有利于升入重點小學。這些家長教育理念中的誤區是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重要推動因素。
(2)幼兒園辦學宗旨不端正。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政府辦園權利下放,一定數量的幼兒園轉為民辦,大量私立幼兒園興辦。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幼兒園違背辦園宗旨,不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盲目開設許多小學內容的課程。以多收幼兒,獲得高利益為目標的幼兒園,迎合幼兒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超前學習幼兒難以理解的內容。他們不考慮幼兒自身實際的接受能力,不計后果的揠苗助長。用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并作為資本向社會宣傳、炫耀,以達到吸引新生和提高競爭力的目的。這種不良競爭引起的惡性循環助長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正之風。
(3)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偏低。
學前教育需要一支熱愛幼兒和幼兒教育事業、專業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但是目前的學前教師師資隊伍魚目混雜,存有諸多問題。在這支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入職前沒有接受相關幼兒教師專業培養。這些幼師缺乏基本的學前理論知識,專業素養不高。在從教過程中,不能建立正確的幼兒觀,理性思考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他們難以認識到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學實踐中很容易將小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帶到幼兒園,致使幼兒園教學出現“小學化”傾向。還有一些教師,雖然他們接受過系統的幼兒教育學習和訓練,但僅僅是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沒有學以致用,盲目跟從形勢,加劇幼兒教育“小學化”。
二、解決策略
(1)轉變家長觀念,扶正社會輿論,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錯誤的家長幼兒教育觀和誤導性的社會輿論都會使學前教育發展受到制約。需要轉變家長狹隘的教育觀念,倡導正確的社會輿論來逐步改善學前教育“小學化”帶來的不良影響。家長和社會都要學會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心理,遵循幼兒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要僅看見學前教育“小學化”帶給孩子一時的利益,要考慮到幼兒長遠的發展。要以幼兒園為主陣地,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普及科學的育兒觀,明確幼兒教育的作用。淡化對幼兒教育的功利心,以科學的教育態度看待幼兒教育,注重培養幼兒的興趣、性格及習慣,普及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從而逐步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
(2)端正幼兒園辦園目的,加強教師準入機制,提高辦園質量。
幼兒園要端正辦園目的,給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游戲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健全教師準入制度,嚴格招聘幼兒教師,提高辦園質量。對于在職的幼兒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來更新其教育觀念。幼兒園可開展一系列專業性比賽及活動來促進幼兒教師知識技能的學習,組織科研活動來增強幼師科研能力來積極應對學前教育改革。
(3)遵循教育規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消除學前教育“小學化”不等同于忽視幼小銜接問題,而是強調幼兒不應該以上小學為目的而在幼兒園階段超前學習小學課程。入小學準備并非只限于知識上的準備。當前國際流行的入學準備教育包括五個大的領域:身體健康和動作技能、情緒和社會性、認知和一般知識、語言發展、學習方式。可見,單純從知識儲備方面進行準備并不能使幼兒完全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對于快要升入小學的幼兒,幼兒園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教育。為了使幼兒對小學生活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利用講解或參觀小學的方式來實現。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和集體感。
(4)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強化教育部門管理職責。
具體而言,政府及教育相關部門應制定法規嚴格規范小學入學制度,禁止小學組織選拔性考試。提高各類小學的教育質量,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逐漸消除擇校之風,徹底貫徹就近入學。嚴格監管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作息時間等方面是否按照章程履行。對于違反相應規定的幼兒園及小學給予處罰。相關教育部門同時在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幼兒園開辦條件,幼兒自身權益保障上給予保障和監管。
作者:王滿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