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中藥學工作分析研究
對于臨床中藥學工作的研究,可以分為2個方面:一是門診方面的工作研究,不僅要加強藥師方面的工作,也要護理人員的工作加強,從人員方面的工作提高,來切實做好門診工作;二是加強病房方面的工作,病房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在用藥方案上的合理制定、切實控制,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從門診方面的工作而言,中藥師的工作尤為重要,首先藥師應對處方嚴格審查,對重要的用量和用法都要有明確指出,并且對患者有無配伍禁忌要明確,對麻毒等藥物的管理要嚴格執行。
再者,藥師應該對咨詢服務完善,不僅要完善對患者的咨詢,也要完善醫護人員的咨詢,完成藥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隨著藥品的種類和數量的迅速增加,由于藥品的增加量驚人,因此,藥師不可能對所有的藥物信息全部了解,那么針對于此,就有必要運用信息技術建立藥品的資料信息庫,不僅能完成對藥品很全面的資料存儲,也可以方便迅速、及時地查詢有關藥品的信息,做到真正意義上醫藥結合。
在病房方面的工作,主管醫師的臨床經驗和知識都要進行加強,并且要對中藥有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的方向應該根據醫院的規模、藥物的作用來進行工作的開展,并且方向要有側重點,泛理論而廣面的研究運用到實際中難度很大,因此需要有側重點的研究。
主管醫師在病房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參與查房,也要參與到會診、搶救和病案討論中。在病房方面的工作,主管醫師應該是對處方的運用進行臨床觀察,要對用藥的規律有摸索,并且在一定時間內監護患者的用藥,解決藥物的劑量效應、劑型和疑難病癥的合理用藥等問題,讓臨床的用藥方面有所改善,從經驗用藥改變到科學用藥,讓患者更正確、安全地服用藥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2收集患者不良反應資料
在一般情況下,中藥的藥效都很平和,毒副作用較少,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后的不良反應也少,故而在很多醫療機構中對患者出現中藥不良反應的情況有所忽視。那么,要想實現中藥在臨床應用中廣泛使用,患者使用中藥而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就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
就患者服用中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而言,一般是由于用藥時間過久、藥劑量過大、炮制中藥不當、配伍不當,或者對患者濫用、誤用中藥,其會造成患者的不良反應,針對于這些情況,都可以歸總為中藥藥源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為過敏、中毒等情況。因此,在對患者開出處方之后,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中,不應只是護理人員來監測患者的對藥物的臨床反應,應該由多方面人員結合監護,要由藥師和醫師定期來只進行監護工作,便于對患者服用的臨床表現做細致分析。
一旦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藥師應該建議醫師換藥,或者重新制定治療的方案,特別是一些危重患者,這些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通常會服用毒性較大的中藥,或者會服用一些生理活性強的藥物,而這些藥物部分就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要對這些患者的監測力度加強,同時要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而制定不同的用藥方案。此外,對于患者的不良反應資料,臨床藥師應該做細致的收集工作,通過對資料的觀察分析,能夠制定出更多的解決不良反應的措施,也是藥師自身專業水平逐日提高的一種措施。
3總結
總的來說,中藥在臨床運用中的推廣,需要藥師、醫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需要這些工作人員切實、深入地對中藥運用做研究,其不僅是讓我國中藥治療的歷史傳統發揮效能,也是實現科學用藥的一種必要措施,保證患者的安全、正確用藥,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作者:張登宇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