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對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具體來說,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對人文素質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可以培養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公安院校側重于自然科學的教育教學,而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通常是確定的或者收斂的,相較于此,人文科學的思維方式通常是多元的或者發散的。據此,可以通過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實現兩種思維方式的交叉和碰撞,使學生形成全方位的知識結構,這對培養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可以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的文學修養,有助于培養其豐富的情感。大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往往凝聚了古人豐富的情感,揭示了人們之間的情感真諦,彰顯了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堅強意志。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學習,公安院校的大學生可以逐漸提升自己健康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積極進取,并注重對當事人的人文關懷。
二、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現狀
盡管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對人文素質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公安院校對人文素質的培養狀況不容樂觀。對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同公安院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而良莠不齊。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公安院校業務素質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失衡當前的新形勢對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機關必須走科技強警、人才強警、創新發展之路。”因為公安院校是培養公安人才的重要場所,所以公安院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集中于警務技能訓練和公安專業知識的教育兩個方面。在此背景下,以掌握公安技能為目的的業務素質培養成為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和教育的最主要內容。人文素質的培養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通過全面的人格塑造來實現培養目的,因而許多公安院校受到人文素質培養無用論的不良教育理念的影響,公安院校對大學生的培養往往側重于對其業務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對人文素質的培養。在這種知識化傾向的影響下,大學語文教育教學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在實踐教學中,學校對與培養學生業務素質相關的課程投入了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而在大學語文教學方面則甚少關注。盡管大學語文在公安院校中作為一門必修課,但是從考核的方式來看,其考核的嚴格程度卻低于其他選修課。因此,公安院校業務素質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失衡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在此循環中,教學資源會越來越向與業務素質培養相關的課程傾斜,最終導致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
(二)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存在不利于人文素質培養的因素在公安院校中,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存在諸多不利于人文素質培養的因素,這些因素構成了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內部問題。首先,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沒有按照公共必修課的標準進行教育教學,而被視為選修課,進而遭受到壓縮課時的待遇。有些公安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遭到質疑,其在公安院校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能力方面至今仍受質疑。其次,現有的教學方法單調,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公安院校的主流教學模式是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講解,以此來實現學生對范本技巧的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但是,這種主流的教學模式與中學語文教學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顯然不能滿足公安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需求。
(三)公安院校學生對人文素質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公安院校中,許多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方面,對人文素質的提升缺乏興趣甚至抵觸,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公安院校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缺乏主動性。這些情況恰恰反映了公安院校學生對人文素質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因而成為公安院校語文教育教學的外部問題。此外,就語言學習來看,基于英語四級、六級考試的壓力,公安院校的學生對英語的熱情和投入遠遠超過了語文。大學語文不是考研的科目,加之大學語文的考核相對寬松,對于公安院校的學生而言,大學語文喪失了學習的“實用性”,因而公安院校許多學生將大學語文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
三、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
針對前述的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主要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一)注重公安院校業務素質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的協調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公安人才不僅要具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應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公安人才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不僅能預防腐敗,改善警民關系,而且能促進警察隊伍內部的和諧,最終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在培養公安人才的教育教學階段,與業務素質的培養相比,人文素質的培養同樣重要。大學語文對公安院校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巨大的作用,大學語文通過漢語這一媒介,向學生傳達情感,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素質,最終形成人文化的價值觀念。因此,需要在公安院校中注重業務素質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的協調,事實上,應在人文素質培養方面樹立大語文的培養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使大學語文教育從過去封閉、單一的課堂教學階段走向開放、多元的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大語文教育階段”,最終實現公安院校業務素質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的平衡。
(二)去掉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存在的不利于人文素質培養的因素,提升公安院校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主動性首先,需要大學語文教師對教學的內容和體裁進行甄選。如今,市面上大學語文教材琳瑯滿目,而無論哪一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都比較厚,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任務,需要對講授的內容進行甄選,從而有針對性地實現人文素質的培養。其次,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公安院校的專業課學習是在嚴謹的氛圍之下進行的,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使人文素質培養充滿樂趣,將學生“拉回”課堂。大學語文教師要努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同時,應注重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語文教育教學要結合生活的實踐,潛移默化地接受積極的人文觀念的熏陶。再次,公安院校應為大學語文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在公安院校的科研和精品課程申報中給大學語文課程預留一定的名額,公安院校應鼓勵本校大學語文教師積極進行科研,在國內外的期刊中發表文章。還應鼓勵大學語文教師為實現人文素質培養目的而開展一系列教學改革,通過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僅僅是人文素質培養的一個方面,公安院校學生在畢業之后,仍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實現自己人文素質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的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公安院校責無旁貸地在學生的大學階段,通過語文教育教學實現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作者:汪楠 單位:吉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