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務管理論文
一、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基本思路:在進行課程設置上堅持以綜合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線,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尋找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的統一規律,全方位、多視點地構建規范、完善、相對獨立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一)樹立新理念,設置新體系,突出專業特色
由學校聘請企業的財務高層和高校中的專家教授一起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構建以扎實的會計知識、廣博的金融學知識以及精深的財務管理知識和以財務核算、財務分析和決策、資金運營為核心運用能力的綜合課程體系,根據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財務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財務管理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后,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按照教學規律,將相同、相近的各項理論知識、實踐能力進行整合歸納制定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大教學模塊,制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和試驗大綱,依次施教,突出專業特色。
(二)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前瞻性
財務管理專業是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一個專業,高校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關注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方法。
(三)職業資格考試輔助嵌入課程體系
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有不同的準入要求,從事不同的崗位也有不同的資格要求,因此證書考試的內容可以適當嵌入課程體系,但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在課程順序的安排由基礎到專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注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中的資格準入,提供從事專業崗位工作的“入場券”,又注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職位提升,增強其社會適應力與職場的競爭力。
(四)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職業道德教育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是為企業當家理財,管理涉及到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財務管理工作這個特殊的崗位要求每一個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社會人文素養,熟知并能夠遵循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因此,應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到整個課程體系中去,塑造學生的職業操守。
二、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建設的實施途徑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改革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實施。
(一)構建理論課程體系
1、為提高綜合素質,設置基礎教育課程組
財務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紀律素質等方面。通過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塑造,綜合素質將轉化為組織和協調能力、應變和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和社交能力、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等綜合能力。只有具備了以上的素質和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課程設置上必須相對應的開設政治理論、哲學類、文學藝術、自然科學、計算機、英語等課程組來提高綜合素質。
2、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設置專業基礎課的課程組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就必須設置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原理、統計學、金融學、財政學、投資學、經濟法、稅法等課程。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組的設置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掌握該專業相關的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知識。
3、為提高學生的執業能力,構建專業主干課程組
專業主干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深厚的專業知識,并具備從事本專業所應具備較完善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原理、財務會計學、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資產評估、稅務籌劃、財務管理電算化、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
4、為拓寬學生視野,開設專業選修課程組
開設專業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了解財務管理研究前沿動態。主要包括財務管理案例分析、財務診斷、風險管理、國際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財務理論專題、高級財務會計等課程。
(二)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1、轉變觀念,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財務管理專業老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樹立“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熟練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企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業務進行靈活分析和解決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理念,構建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訓(基礎實訓、專業實訓和綜合實訓)+實習(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國家承認的資格認證培訓三個部分。三個實訓是逐步遞進的。基礎實訓主要從專業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有會計手工實楊懷宏李雪芬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婁底417000訓;專業實訓是全面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全面運用所學的知識,結合財務軟件處理企業經濟業務,使學生能夠掌握從事本崗位工作的實務操作,主要有成本會計學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ERP沙盤實訓、審計實訓、稅務實訓;綜合實訓是在學生畢業前,針對學生的就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專業實習作為一種“親驗式”實踐性教學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學生主動實踐、親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決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學生初步認識社會實踐、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實訓教學環境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的硬件保障,也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高校應為實驗室建設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撐,建立會計手工模擬室、ERP沙盤實訓室、財務管理綜合實訓室,目的在于讓學生不出校門,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感受較為系統的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模擬活動、方案設計、角色扮演中,真實地感受到賬務處理、資金管理的真諦,培養實戰能力。為保證實訓效果,實訓室還應配備必要的財務軟件、實訓指導書以及完整、真實的財務管理各環節的操作文件資料。
3、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各高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在畢業前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公司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財務管理實踐相結合,熟悉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管理制度,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訓教師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軟件保障。學校必須加強對現有實訓教學人員的培養,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論的教師從事實訓教學工作。學校也應為實訓教師參加培訓、進修、研討、考察交流等活動提供各種機會,調動實訓教師的積極性,并促進實訓教學水平的提高。
5、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針對企業財務崗位都有準入制度,高校根據國家對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并加強技能訓練,理論教學課程應綜合本專業的應知部分,實踐教學環節應融合本專業的技能部分。通過正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過考核與鑒定,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會計證和助理會計師證,使其綜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提高其就業能力。
6、組織或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的學科競賽,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財務管理專業還應每年組織“ERP沙盤大賽”、“會計手工做賬大賽”,使學生的課外活動與專業理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諸如“挑戰杯”等比賽。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競賽,提高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楊懷宏 李雪芬 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