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1.健康素質
健康素質,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健康是實行一切目標的前提條件,尤其初入職場的新人勢必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沒有強健的體魄不要說表現優異就連完成任務都會很困難?,F在很多關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報道見諸報端,例如小學生在運動會開幕式期間就紛紛暈倒等等。由于過度重視文化課而忽視了身體鍛煉讓很多學生的身體羸弱,在學校里就經常病假不斷的學生很難想象如何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就業方面則主要是情緒易波動、抗壓能力低,人際協調能力差,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平和心態、集體觀念強、善于與人合作的員工。
2.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也可稱為職業道德。說到敬業就會讓人聯想到吃苦耐勞,說到職業道德就會讓人聯想到行業規范。實際上這其中的含義遠不止如此,敬業精神或職業道德表現在職場人的身上應該是對本職工作的一種全力以赴的態度。不論本職工作在社會分工中的地位如何都抱著積極、負責甚至享受的態度去對待,事無巨細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有些年輕人這山望著那山高,時刻準備著跳槽,對每一個現職工作都諸多抱怨,總是幻想著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入職很久卻沒有多少職業積累。缺乏忠誠和歸屬感的人,永遠只能游離在職場的邊緣。
3.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指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知道道理有先后,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的研究。所以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它專業的技能,每一行也都出過本行業優秀的人才。職業技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粗通、熟練、精湛。以機械專業為例:粗通專業技能的人只能進行簡單零件的加工還可能會經常產生廢件,熟練工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加工任務,而技術精湛的技工可以完成高難度機件加工并且獨立開發和設計新的產品。只有具備精湛的職業技能才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精英。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1.啟發學生的就業意識
有這樣一種現象,很多高中畢業生在跨入大學校門后就開始發胖,究其原因是很多學生認為終于考入了大學,緊張的學習生活已經結束了,沒有了壓力充分放松之余食欲也增加了,所以吃成了小胖子。“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很多大學生認為考大學就是學習的目的,考上大學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玩了,至于大學畢業之后又將怎樣卻極少考慮。有調查表明,50%以上的在校大學生對自己畢業后的發展沒有規劃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在臨近畢業時倍感壓力。因此,應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作為課程納入教育體系,在入學初期就應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與就業的聯系,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思考學習的目的,思考大學生活的意義,明確自我,了解自我。自我主要包括自己的個性、氣質、能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優勢與劣勢。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我能為社會做什么,社會又能為我做什么。根據這些來綜合地評定個人的發展方向和職業范圍。
2.校內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首先,獨生子女的生活讓很多學生在家庭中受盡寵愛,有些甚至是溺愛,這讓他們缺乏獨立意識、責任心及合作精神。日常的習慣會自然而然顯露出一個人的素質狀況,是個人修養的體現。從日常的學習生活入手培養學生的素質修養,從一點一滴去修正他們生活中的壞毛病同時也發掘他們美好、優秀的一面。其次,設立相關部門專門引導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如設立就業指導部門及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結合社會的就業形勢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學校的教學安排以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訓相結合,這樣有利于學生及時將課堂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消化吸收,在實踐中盡快轉化為個人的專業技能。學校的教學的過程中還可針對不同專業組織學生考取專業認證資格提前為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
“工作不好找”,畢業生在說,家長在說,很多的人都在說。而事實當真如此嗎?企業不需要員工嗎?社會不需要新鮮的血液來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問題的關鍵在于畢業生所能給予企業的是否是企業所需要的。企業希望新入職的員工能夠迅速接手工作,能夠不斷地學習,以充實自己去創造新的業績,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與同事和睦相處、合作無間。所以,當一個大學畢業生懷揣著滿滿的期待去企業應聘時也許就會因為某方面的不足而碰壁。如果對于應聘的工作各方面期望過高的話可能會更加受挫。要學生完全適合企業的要求單純依靠學校是不行的,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首先,學校應開通渠道與企業合作,在教學上更貼近企業用人的要求。
其次,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接觸社會,如假期社會實踐、節假日校外打工、社會公益活動等等。最后,從入學開始向學生強調了解企業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從網絡、媒體、社會實際接觸多方面的認識企業,加強與企業的聯系。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畢業后更好地融入社會。
中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的空間不斷擴大,機會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渴求人才來推動行業的發展。我們應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地更新和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內容。引領我們的學生在畢業后走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揮灑青春,施展才能。
作者:肖爽 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