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特殊兒童作為一群特殊的社會群體,本應該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然而我國的特殊兒童的處境卻并不太理想,人們對于特殊兒童的關注不夠。尤其是他們的受教育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他們的成長、發展問題成為社會問題,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成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不和諧因素。讓更多特殊兒童接受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只有全社會共同攜手,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才能穩步前進,特殊兒童的人生才能畫出精彩的一卷。
一、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兒童一般指在感官或智力方面存在不足的兒童,這類群體應該也歸結為弱勢群體,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和關愛,首先應該體現在教育方面。他們需要一種特殊的教育。究竟什么是特殊教育呢?“特殊教育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或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組織形式和設備對特殊兒童(青、少年)所進行的達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養目標的教育。”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總具有自己所特有的優缺點,比如其獨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學習需要等;教育制度的設計和教育計劃的實施應該考慮到這些特性和需要的廣泛差異。特別是對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甚至工作都要要實施必要的設計和規劃,要有一個總體的教育思路。對不同種類特殊兒童的教育又可分別成為盲童教育、聾童教育、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超常兒童教育、言語障礙兒童教育、情緒和行為障礙兒童教育、多重殘疾兒童教育等。
二、特殊教育機構針對特殊兒童人生規劃的方法
面對種種不同障礙的兒童,種種不利因素,作為特殊教育機構,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要針對智障兒童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努力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給特殊兒童打造一個光明的未來,教育機構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劃,并循序漸進地實施。
第一,培養特殊兒童正確人生觀的基礎意義。兒童入學教育的第一步,教師可以友善而耐心地與他們接觸,可以擔當他們的一個伙伴,參與他們的游戲。在共同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逐漸地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接觸,這種接觸和交往則是今后進行教育的基礎。
第二,實施有規劃地實施教學,并區別對待。教師與學生進行直接接觸后,首先要認真觀察了解學生,恰當地估計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然后針對每個不同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盡可能的發展,為他們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名獨立的社會公民做好鋪墊。
第三,進行體質和心態上的強化訓練。比如:盲人兒童的感官訓練。經過一段時間,感覺統合訓練可以提高他們身體各器官的機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育。一些學生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運動能力也有所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還使智障兒童認識了各種器械,豐富了他們的詞匯,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第四,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培育和規劃,為特殊兒童打造一個盡可能完整的人生。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期望、要求、心態以及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很多智障兒童得不到正常的教育,與他們父母的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因此我們緊緊抓住智障兒童的家長,進行家校共育,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體方法為:學校定期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定期開展家長培訓,讓家長能夠更多地了解智障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而對康復訓練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建立家校聯系卡,共同記錄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及變化;有重點的向家長介紹階段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使家長在家里對學生進行與學校一致的教育訓練等等。
三、結論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機構無論是在教學模式、教學思路還是在教學設計方面都與現有普通教育、私立培訓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他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機構,從某種高度上講它是一種公益機構,并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意義,對提高我國特殊兒童的康復和受教育水平,以及推動心理學、教育學、等專科知識的綜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