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教育特點
(一)高職教育在專業建設方面的特點表現為: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的,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決定了其專業設置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要為目的,凡是市場、社會需要的就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因此說,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是高職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高職教育在辦學模式方面的特點表現為:產學結合、校企合作,這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寓學于工”的人才培養新途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在辦學摸式方面必須走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以實現共同發展達到雙贏。
二、高職法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
(一)培養目標:
我們在高職教育中設置法律教育,如何才能盡可能的培養我們面向珠三角地區所需要的法律人才,首要前提在于要弄清楚,高職法律教育培養的目標;這個培養目標既要符合地方對于法律人才的需要,也要符合高職教育本身的特點。具體而言,培養高職法律人才必須要與一般的本科的法學教育有分別,形成自身的特色,即有相對應的競爭優勢,填補一般本科法學教育的空白。經過這幾年的實踐,通過往年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目標珠三角產業發展的需要,分析得出,要培養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有一定實踐能力的,與本科、甚至研究生法學教育形成高低搭配的應用性法律人才,即我們在培養目標,是培養中低端的,能基本滿足中小企業日常法律應用需要的人才,為企業提供一般性的法律意見且其在必要情況可以擔當專業法學人才的助手。這個人才培養目標切合高職教育所特有的應用性人才的要求,同時還兼顧我們學校培養面向珠三角中小企業人才的總體定位,還能避開與本科高等法律培養目標的直接復制和競爭。
(二)課程設計
圍繞著培養面向珠三角的應用性法律人才的目標,我們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合理的設置課程,目前能做到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理論課程精簡:
按照教育部對本科法學教育課程的要求,總共有12門核心的課程,但通過實踐,其實在實踐中能經常用到的其實并沒有那么多,對于高職教育而言,不必要的課程設計等同于浪費,而且與培養目標不合,再結合珠三角目前企業對于法律人才的具體要求來看,我們對法律課程進行了刪選,選取了刑法、民法、經濟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等基本課程,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減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相對的也將課程的時間也合理的減少。
2、完善實訓教學目標、方式體系
我們要培養面向珠三角的法律應用性人才,離開不了實訓教學。目前我們結合珠三角地方需求,完善法學實訓教學方式,其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與討論、法庭旁聽、模擬法庭實訓、法律援助、畢業實習等。以實訓時間因素,可以分為課堂實訓教學與課外實訓教學。課堂實訓教學主要指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技能訓練,包括案例討論、模擬法庭實訓等。為培養學生今后進入地方法律實務部門能力的需要,在開展案例討論、模擬法庭實訓時,我們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珠三角本地發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開展實訓教學,在此基礎上,突出學生的分析案例能力、抗辯能力的訓練,以體現庭審過程的模擬訓練要求。
3、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完備實訓教學人才與實訓教學基地體系
實訓教學除了本校的法學專業教師以外,還聘請了具有豐富的地方實踐工作經驗的法律工作者作為實訓教師。我們法學專業的專任教師也適當參與法律實踐,以求獲得地方法律實踐經驗,這既可以服務于地方,又可以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地方實際案例材料。同時,我們院校法律專業教育還加強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的溝通與聯系,還定期邀請地方法律實務部門的優秀法律工作者來校針對法律實踐中的典型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我們院校法律專業也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如我們學校與本地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及端州區法院聯系溝通,讓學生在校學習階段至少有兩個月在這些實務部門進行見習和實習,見習、實習期間,學校還專門派出帶隊教師加強雙方溝通。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使學生能學會整理案卷,熟悉相關法律實務程序等法律運用基本技能,并能使學生了解熟悉地方法律實務部門對法律人才素質的要求,從而促使他們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專業實際操作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法律實務工作確立應具備的各種能力。
作者:楊爵仁 單位:廣東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